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月刊》2023年第9期目录及摘要

《学术月刊》 学术月刊 2024-04-04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





论权利的基础


摘要:权利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它们是特别需要辩护的。所谓辩护,就是把权利建立在某种坚实的基础之上。目前政治哲学对权利的辩护主要有三种,即自然权利理论、意志理论和利益理论。虽然自然权利理论拥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它处于最弱的地位。当代大多数政治哲学家或者赞同意志理论,或者赞同利益理论,但是这两种理论各自都存在一些困难。一般而言,利益理论能够合理地解释权利,但是它不能合理地解释义务;意志理论既不能合理地解释权利,也不能合理地解释义务。因此,我们需要为权利创建一种更好的理论解释。这种更好的理论解释就是“后果主义的契约论”。

关键词:政治哲学;权利;义务;道德;法律

作者:姚大志,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吉林长春130015)。



康德与福柯:被误读的“启蒙”
及其后现代思想效应



摘要:康德的《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是一篇被人们广泛讨论和引用的关于启蒙的论文,但是,对这篇论文中的启蒙概念却存在着广泛的误解和分歧,这尤其体现在理性的公开运用和私人运用的区分上。劳尔森的文章《颠覆性的康德:“公共的”和“公共性”的词汇》为我们正确理解这一区分提供了基本的思想史背景。由此,通过联系康德的其他论述,我们才能把握康德启蒙概念的三层完整含义:“自己思维”“站在他人的地位上思维”和“与自身一致地思维”。福柯的《何为启蒙》只是对康德启蒙概念第一个层次的基于其解构主义立场的片面理解,由此,也就显示了被误读的“启蒙”的后现代思想效应。

关键词:启蒙;理性的公开运用;理性的私人运用;启蒙思维的三条原则;解构主义

作者:聂敏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北京100872)。



生命政治学中的霍布斯元素


摘要:无论是福柯经由摆脱“利维坦模式”的权力分析类型,而走向关注身体和人口的生命权力,还是阿甘本在一种拓扑结构中安置自然状态与例外状态的关系,以及埃斯波西托转喻医学领域的免疫范畴,而重新阐释“利维坦”运作的内在原则,霍布斯元素都是三者对生命政治学理论建构与推进的重要环节。分析生命政治学中的霍布斯元素,既可以在思想史的背景中呈现生命政治学在其发端处与近代政治哲学的理论渊源关系,同时又能在生命政治学自身理论推进的意义上呈现其独特的问题域和解释力。

关键词:统治权;生命权力;例外状态;自然状态;免疫

作者:林青,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上海200433)。



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
价值链网络基础



摘要:通过包含188个经济体的大样本跨国投入—产出数据,从全球比较的视角可以实证评估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价值链网络基础。研究表明,相对于跟其他经济体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关系,中国与“一带一路”经济体的价值链关联关系总体上更弱;即使在“一带一路”经济体当中,中国也倾向于跟较高收入水平的经济体保持更为紧密的价值链关联关系。“一带一路”倡议确实能够提高中国与相关伙伴的价值链关联,但这主要体现在与高收入经济体的价值链关联上。中国倾向于跟那些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具有较高中心度的经济体保持较强的价值链关联关系,但大多数“一带一路”经济体的收入水平与网络中心度都较低。研究提供的证据有助于解答如何挑选区域经济一体化伙伴这一重要问题,而解答这一问题无疑有助于中国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布局与政策实施。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投入—产出分析;网络分析;中国经济;“一带一路”

作者:程大中,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教授、世界经济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上海200433);唐雨桐,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博士研究生(上海200433);邵心怡,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博士研究生(上海200433)。



“一带一路”倡议与
国际政治经济的理论创新

——一个分析框架



摘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取得超乎预期的成果,但是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学理化研究相对滞后,这不仅难以有力回应国际社会的误解和质疑,也没能跟上新时代全球经济实践发展的步伐。与此同时,国际政治经济理论在解释实际问题方面面临巨大的困惑与反思,迫切需要理论指引。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过百年奋斗,在发展实践和理论创新方面均有丰富的经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实践及其理论创新发展都有重要的启示。依据“一带一路”倡议的宝贵经验,“一带一路”倡议在效率与公平、政府与市场、开放与发展、共同发展与联动发展等四个维度对国际政治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给予补充和完善。这不仅符合新时代回应新问题的现实需求,也是弥补和发展现有理论不足的重要方面,更是基于发展中大国的实践经验推动经济理论创新发展的一次尝试,并为解决当下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提供理论参考和模式借鉴。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国际政治经济理论;理论创新

作者:张广婷,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200020)。



城市规模、服务业发展与流动女性就业


摘要:为各类劳动人群提供尽可能充分的就业和增收机会,是中国创新发展的基本价值指向之一。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可以研究流动女性迁入地城市规模对其进入服务业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城市规模每扩大1%,流动人口(男性及女性)进入服务业的概率分别增加0.125%(0.098%及0.152%);虽然已婚流动女性进入服务业的概率显著低于单身流动女性,但是随着她们迁移目的地城市规模的增大,其增长速度显著快于单身流动女性,进入保洁和家政等低端服务业的概率显著快速增加,运用工具变量来解决内生性的结果也保持一致。其机制在于:城市规模扩大引致的收入效应导致家政服务需求增加,从而增加了低技能流动女性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改善和支持劳动力流动,既有助于服务业和就业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提高社会竞业体系中性别平等和共享发展的程度。

关键词:城市规模;服务业发展;流动女性;性别平等

作者:袁晓燕,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上海200444);施夏敏,杭州银行嘉兴分行(浙江嘉兴314001);石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上海200433)。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



自我革命政治与功能性分权理论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是广义政府主导的公有制基础上的现代化,还是国家与社会合作的现代化,与西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社会力量主导的现代化具有显著差异。然而,中国式现代化因其公有制经济基础与政府的主导性,存在政府权力集中配置、社会对政府制约缺失、政府自我监督弱化等问题,导致现代化进程会伴随高廉政风险。基于此,中国共产党提出要持续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政治体系的整体性变革,构建自我革命的政治形态。在这其中,自我革命政治制度的建设是重中之重,需要在效率与约束的权衡中合理配置制约机制与监督机制、同体监督机制与异体监督机制等,从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在清廉政治的条件下不断向前发展,防止严重的腐败问题阻断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高廉政风险;自我革命政治;功能性分权理论

作者:皇甫鑫,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杭州310058);陈国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浙江杭州310058)。



城市基层治理的历史传统与现代化进程


摘要:中国的基层治理有着独特的含义,基层是一个“基层政权与社会”的综合体,基层治理是综合了“基层政权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国自很早时代始,国家即将基层社会纳入治理范畴,形成一种“下为上基、社为国基、以国统社”的认知。新中国成立后,旧的“统治性”基层组织被取代,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治理基本发生在“街居”组织体系中。进入新时代后,“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分别对应基层治理的“政权建设”与“社会治理”目标。当代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演进,受“历史基因、执政党双重组织特性、人口规模与管理幅度张力”三重逻辑支配。其一,尽管基层治理沿袭编组的传统,当代的编组已成为破解“超大规模治理”难题的工具,更多朝向便于提供公共服务、推进精细治理和进行资源分配的“社会性”方向演化;其二,执政党既重视自身基层组织建设,还依靠组织群众来获得力量与合法性,是基层治理的主要逻辑;其三,在应对人口规模过大、社会问题增长的复杂性过程中,从“市府权责集中”到“基层权责集中”的改革,是基于属地责任创造可控性、确定性的一种选择。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尚需破解“纵向权责关系、关联失灵、技术主导”等关键议题。

关键词:基层治理;城市治理;执政党特性;治理转型

作者:吴晓林,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中国政府发展联合研究中心教授(天津300350)。



“轴心突破”与中国治理传统的初形
——文明基始的视角



摘要:轴心突破造就中国治理传统,产生了独特的制度构造、价值观念、精神气质及其整体模式,形成了一种治理文明形态,并长久影响传统中国之治世样态。这一范式在西周时就已奠定。周以宗法封建之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构了“大规模之一统”,并由此塑造了“家国同构”的根本国家想象。天命观基于天的义理化形成了敬德保民的统治观念,催生了人道主义民本德政的出现。礼治则通过一套包罗万象的世俗化、理性化、人文化典章仪节将政治社会伦理纳于一体,使国家成为“道德枢机”,形成了一种人文主义的道德理想政治。周制使中国传统治理早早走出了幽暗、蒙昧与狞厉,摆脱了巫术与暴力,建构了人道—人伦—人文之治,也构成了华夏文明的本体。对传统治理文明需客观理性认知,也要进行现代性改造和创造性转化,方能会通融合创造出更具价值的新的治理文明。

关键词:轴心突破;治理;传统;文明

作者:王若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与法律教研部教授(北京100091)。




社会理论与本土经验(专题讨论)



两种“中国社会(学)理论”及其再审视


摘要:“中国社会(学)理论”主要指由中国学者在中国境内以中文表述的各种社会(学)理论。依据其是否普遍适用于所有社会还是只能适用于中国社会,可以将它们首先区分为普适性的一般理论、领域理论和只适用于中国的“中国社会”理论;依据其构建时所参考借鉴的思想或理论资源,又可以将它们区分为源自中国本土话语和源于西方/国外话语的理论两大类。据此我们便可以得到一个比默顿模型更为复杂的社会学理论分类模型,并以此对当前中国社会(学)理论的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

关键词:社会理论;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理论

作者:谢立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100871)。



必要的张力:
社会学思想史的内外之分



摘要:作为社会学史的一部分,社会学思想史以思想史或社会学视角研究社会学思想的历史演变,结合文本解读对思想演变做出解释。既有的社会学思想史研究大体上均可以归类为内部主义或外部主义研究框架,但这两种框架本身缺乏深入的研究。从美国社会学家卡米克和亚历山大的争论出发,梳理两位学者在解释人物思想形成、社会理论发展和社会学变迁三方面的不同立场,在比较的基础上讨论这场争论与内外之分相关的三项议题,进而对内部主义和外部主义的含义、具体解释机制以及两者的关系展开阐述。

关键词:学科史;思想史;社会学理论;社会理论;知识社会学

作者:李钧鹏,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湖北省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北武汉430079);许松影,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9)。



悲天与悯人:
鲁迅评判艺术正义的两种立场



摘要:如同人类历史上大多数伟大的思想家,鲁迅高度关注社会正义。但鲁迅又是一个以文学家作为其主要职业的思想家,他自然也关注与社会正义有着互渗互动关系的艺术正义。不过,他对艺术正义的评判要远远复杂于他对社会正义的评判,导致这种复杂性的是其评判艺术正义的两种立场:“悲天”的人文主义立场、精英主义立场、启蒙主义立场、开启民智进而鼓励他们参与社会改造的立场;“悯人”的人文主义立场、平民主义立场、复仇主义立场、同情弱者进而希冀他们的心灵受到抚慰的立场。在艺术正义问题上,这两种立场看似自相矛盾,实则辩证统一。鲁迅是民国史上鲜见的既具有高度人文情怀,又具有丰富人文情怀的思想家,正是他一生洋溢着的独特人文情怀将这两种立场统一于其中。与这两种立场互为表里的是鲁迅以不同标准对艺术正义的社会效应做出的价值判断。任何种类的艺术正义都是双刃剑:既有正面社会效应,也有负面社会效应。问题的复杂性还在于,以不同的标准来审视同一类型甚至同一亚类型的艺术正义,极可能做出不同甚至相反的价值判断。鲁迅以其中的两种标准来审视其社会效应,于是便有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判断。

关键词:艺术正义;鲁迅;精英主义;平民主义

作者:王云,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研究所教授(上海200040)。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鲁迅


摘要:《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下简称《讲话》)在1943年鲁迅逝世七周年发表,与此前解放区举行的一系列纪念鲁迅逝世的仪式构成了一个表意系统,为权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持。《解放日报》发表的《讲话》,鲁迅的名字集中出现在7处共计12次,其中有2处引用完全符合鲁迅原意,有5处是创造性阐释,成为《讲话》思想、逻辑和权威性的重要来源。但鲁迅毕竟是一位个性鲜明的思想家,《讲话》建构的话语体系,与鲁迅自身的话语结构存在着难以避免的冲撞与纠缠,所以《讲话》话语体系对鲁迅话语的收编,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复杂问题。

关键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鲁迅;仪式;话语

作者:张全之,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上海200240);金智贤,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200240)。



以身体书写复仇
——论鲁迅《复仇(其二)》
对“耶稣受难”的重写



摘要:散文诗《复仇(其二)》改写了《福音书》中的耶稣受难叙事,由苦痛身体所言说的“复仇”以及“仇恨”与“悲悯”构成的两极化情感并峙,使这个文本充满多义性甚至歧义性。鲁迅笔下“人之子”的主体情感在受难过程中的悖反性与基督教殉教传统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同时,《复仇(其二)》与鲁迅其他有关“复仇”和“血祭”主题的文本构成了互文性,其关于复仇的身体性书写最终还是因实存身体的匮乏而难以抵达复仇的完成时态。最后,在以身体为镜像所映照出的“和解”与“复仇”的深层次上,透过“人之子”的无名状态,《圣经》文本被引入现代隐喻语境后的意义失落与赋予被呈现了出来。

关键词:鲁迅;《复仇(其二)》;人之子;身体;复仇

作者:褚潇白,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200241)。



压抑/解放:鲁迅作品的一组对照


摘要:生命力的“压抑”与“解放”是鲁迅作品意义生产的一组重要的对照。鲁迅的写景文便大多取了生命力的“压抑”与“解放”的对照的意义框架。辽阔幽远,气势恢宏,是鲁迅的自然景物描写中承载着“生命力的解放”的时空组合的共同特征。作为对照的另一面,则是既有的旧的语言表达系统的围困所构成的“生命力的压抑”。生命力的“压抑”与“解放”的对照也是《狂人日记》的意义生产的基础。《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等篇则展现了被压抑与束缚的生命力,取了怎样的极端扭曲的方式,通过语言表达,释放出来。鲁迅探寻和塑造承载着“生命力解放”的人物形象的努力,一面指向偏僻的民间,一面又向历史的深处掘进。

关键词:鲁迅;压抑;解放;对照;生命力

作者:曹清华,深圳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广东深圳518060)。



汉律的分级与分类
——再论秦汉法典的体系



摘要:荆州胡家草场西汉墓M12出土的三卷汉律简册及其目录,最终证明了汉律不存在所谓“二级分类”。第一卷与另两卷“旁律”、睡虎地77号西汉墓的V卷与W卷“旁律”以及益阳兔子山遗址J7木牍律名所反映出的分类,不具有国家立法分类的意义,只是从事司法实务者为存放、寻检律令等便利所作的标识和区分;律学家在此基础之上,又概括出了所谓“罪名之制”“刑律”“事律”等。汉律多以“条”的形式颁行,以“篇”为法定的基本单位进行组织、编联、收存和流布,且有相当的稳定性。汉律并无固定、封闭、完整的类似后代唐律那样的结构,无论是律篇还是律条,都可以随时增减。

关键词:简牍;汉律;分级;分类

作者:孟彦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暨敦煌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100101)。



唐长安兴庆宫的政治空间建构与历史书写


摘要:兴庆宫本为唐玄宗的龙潜旧宅,开元二年改建为宫。受地理形势、所处位置、功能定位、营建历程等因素影响,兴庆宫的空间布局形成了西门为正与南北分区的特点。唐玄宗营建兴庆宫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帝王符命,位于南区的龙池由于凝聚了天子气、黄龙等受命符瑞,成为玄宗君臣重点利用的政治空间。为了宣扬兄弟友爱之情,并借之塑造自己的君主德行,唐玄宗在兴庆宫西南角建设了花萼相辉楼。开元中后期,随着诸王的离世,花萼相辉楼承担的政治功能逐渐减弱,但楼体所在的西南角却由于毗邻京城要闹街区的地理位置,成为皇权展示的重要空间。勤政务本楼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并逐渐取代了花萼相辉楼的重要地位。开元天宝之际,龙池符命的重要性逐渐让位于玄元皇帝李耳降现真容,兴庆宫北区取代南区,成为兴庆宫的核心区域。由于兴庆宫无法独立承担宫城的全部功能,所以唐玄宗修建了往来于大明宫与兴庆宫之间的夹城。兴庆宫由此与大明宫、太极宫连为一体。安史之乱后,兴庆宫逐渐被称为“南内”,出现在唐人文献之中。由唐入宋,兴庆宫的宫城地位尚未受到质疑,但进入南宋以后,部分史家却认为兴庆宫并非正宫。南宋史家的观点颇可商榷,故未被后世继承。

关键词:唐玄宗;兴庆宫;龙池;花萼相辉勤政务本楼;南内

作者:李永,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福建福州350117)。




2020—2022年度中国人文学术
评价报告(选刊之四)



古籍整理研究


2022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在国学研究关联于民族文化存续振兴的当下,古籍整理研究的对象,即对存世文献的深入发掘和高质量利用,直接影响着研究成果的说服力,其价值不容低估。我们以两办《意见》中的两条重要原则为指针,从2020—2022年出版的古籍中择取若干样本进行简要评述,梳理从选题立项到落实出版方面的成绩和问题,希望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监管部门应该在怎样的限度内作出宏观把控、学术界和出版企业内部应该在怎样的层面上细分落实,提出一定的参考意见。

作者:黎数,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上海200235)。



明清史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域外史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纷至沓来,对中国学者的明清史研究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如何在外来的理论与思维当中守正创新,加快构建中国历史学自主的知识体系,成为诸多学者的共识与愿望。学者们普遍意识到,必须依托中国自身的历史文献,从中国历史的经验史实出发,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最终建立起中国史学独立自主的叙事框架和知识体系。回顾研究历程,检讨既有成绩,可以发现许多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明清史研究成果,往往与新材料的利用、新视角的借鉴或新方法(多学科方法)的运用紧密相关。基于此,本文对2020—2022年明清史研究进展的述评,即围绕着新材料、新视角、新方法三个角度展开。

作者:游欢孙,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江西南昌330022);温海波,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江西南昌330022)。


Title and Abstract

滑动阅览

  欢迎订阅2023年《学术月刊》!(点击即可订阅)


《学术月刊》往期目录

《学术月刊》2023年第8期目录及摘要
《学术月刊》2023年第7期目录及摘要

《学术月刊》2023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学术月刊》2023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学术月刊》2023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学术月刊》2023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学术月刊》2023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学术月刊》2023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在邮政订阅


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学术月刊”微信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