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规划师论坛】《新城市议程》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的规划行动及其启示

冷红 赵慧敏 等 规划师杂志 2023-03-26


【作者简介】

冷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慧敏,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

邹纯玉,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

袁青,通讯作者,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健康威胁,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健康具有多方面的消极影响,而当前我国针对这一议题的规划应对研究还较为缺乏。可见,如何针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做出规划响应对于落实《新城市议程》及提升我国公众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直接与间接健康风险的基础上,以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及荷兰鹿特丹为例,解析国外在面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时响应《新城市议程》做出的规划行动,并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的启示,以期为未来《新城市议程》的落实提供借鉴。

[关键词]气候变化;健康风险;规划应对;《新城市议程》;健康水平;规划行动

[文章编号]1006-0022(2021)07-0013-08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

[引文格式]冷红,赵慧敏,邹纯玉,等.《新城市议程》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的规划行动及其启示[J].规划师,2021(7):13-20.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2019年全球气温相较于前工业化时代的气温上升了1.1℃,与2010~2014年相比上升了0.2℃,同时因气候变暖导致的高温、洪水和干旱等极端天气在全球各地频发,气候形势十分严峻。自2009 年《柳叶刀》杂志和伦敦大学学院全球卫生委员会将气候变化称为21世纪全球最大的健康威胁后,各界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的研究不断增多。2016年10月17日,第三次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召开,大会通过了《新城市议程》这一里程碑式的文件,该文件将气候与健康作为其中两个重要的议题,指出两者相互关联,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愿景及具体实施手段。若《新城市议程》在城市空间规划中得到落实,将对推动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及全球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具有深远意义。

当前,我国关于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领域,涉及气候变化与公众健康的关联性及健康影响评估等内容;关于风险应对的研究更关注的是气候变化缓解政策的制定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尚未考虑将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的相关研究成果与城市空间规划及设计决策相融合。因此,明确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及其机制,汲取国外在面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时响应《新城市议程》的规划行动经验,对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设“健康中国2030”具有重要意义。


1 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类型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气候变化定义为“基于自然变化或是人类活动导致的任何气候变动”。全球气候变化可带来热浪、寒潮、干旱、洪涝和风暴等极端气候事件,进而直接或间接地给人类带来一定的健康风险。由于不同个体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的敏感度及承受度不同,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还具有一定的不公平性。


1.1 直接健康风险

直接健康风险是指因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气候事件引发的灾害而直接导致人类发病或伤亡的风险。研究证实,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热浪会导致人体出现热应激、中暑、急性肾损伤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症状;气温升高会增加慢性非传染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 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气候变化还会导致气候敏感型传染病的传播适应性增加,如登革热、疟疾、霍乱和其他致病性弧菌物种;干旱、洪涝和风暴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及强度不断增加也造成了人群受伤率和死亡率的提高。


1.2 间接健康风险

气候变化通过气候灾害破坏人类生存的城乡人居环境,从而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导致健康风险。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环境限制可降低居民的体育活动水平,身体活动不足被认为是导致肥胖和慢性心血管疾病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气候灾害可干扰人类生活系统(如交通系统、公共空间系统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生命丧失会对公众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1.3 健康公平性风险

在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的影响机制中,部分学者关注到不同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 与所在地区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的敏感度及承受度不同。一方面,高龄人口、女性、儿童、慢性病患者及户外工作人群是该风险的易感人群,乡村地区的居民与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群因城乡医疗保健机会不均等、营养不良或生活压力过大及空气污染严重等,更容易面临健康风险。另一方面,这种不公平性是导致人类移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气候变化的驱动,移民的身心健康会受到潜在的影响,既包括直接的影响,也包括间接的影响。


2《新城市议程》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的关注


《新城市议程》关注气候变化与居民健康,指出它们相互关联,并在总结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愿景与具体实施手段,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的规划实践提供有效指导。《新城市议程》指出,因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造成的生物多样性丧失与环境污染,以及因自然和人为灾害、气候变化带来的相关风险,导致城市和人类住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世界各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中心及其居民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与自然和人为危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新城市议程》致力于建设包容、安全、有韧性及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希望通过落实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增强城市韧性,通过推广清洁能源、采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健康生活方式等手段减缓气候变化、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及城市韧性。上述发展愿景能够从直接与间接两方面减轻气候变化对健康的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与愿景,《新城市议程》从建设城市治理结构、规划和管理城市空间发展及具体实施手段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履行《新城市议程》中的转型承诺需要在国家、地区和地方各级建立有效的政策框架,包括将可持续城市与区域发展理念作为综合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组成部分、建立多层协商与公众参与机制及推广大都市治理政策等。《新城市议程》要求把减少灾害风险及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作为考虑因素和措施纳入城市与区域的开发、规划进程,并从住房、交通和环境3个方面提出有利于促进居民健康的规划和管理城市空间发展的指导原则,内容包括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开展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空间、建筑和工程、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韧性设计,以及提倡适应自然的健康生活方式。此外,《新城市议程》的实施需要有利的环境和多种实施手段,同时强调财政及金融手段的重要性,鼓励政府建立综合融资框架并利用各种多边基金,包括“绿色气候基金”“全球环境基金”“适应基金”“气候投资基金”等,在法定程序的框架内获得用于实施气候变化适应计划、政策、方案与行动的资源。


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的规划行动


《新城市议程》从建设城市治理结构、规划和管理城市空间发展、具体实施手段三方面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的策略。其中,城市治理结构依托于城市政策体系,规划和管理城市空间发展则关注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具体实施手段包括技术手段及实施策略。近年来,世界各地在《新城市议程》倡导下纷纷开展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的规划研究与实践活动,本文选择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及荷兰鹿特丹3座城市,从规划政策管理、规划设计策略、规划技术手段及具体实施策略4个方面对其在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视角下响应《新城市议程》的规划行动经验进行总结与归纳。


3.1 规划政策管理

规划政策管理关注气候变化引起的直接健康风险,包括以适应气候变化为目标的气候适应政策及提升公民健康水平的健康促进政策。

3.1.1 气候适应政策

气候适应政策是城市为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直接健康风险而采取的有效举措,通过提升城市韧性及公众风险意识来增强城市及公众的风险应对能力。

(1) 城市气候变化风险应对政策。纽约重点关注洪水及高温风险,提倡建设韧性城市,并提出了250 多项倡议,投入近200 亿美元进行气候变化应对和韧性城市的规划改造,具体包括进一步保护海岸线,支持城市生活的重要系统(包括能源网络、交通系统、电信网络和医疗系统等) 的供应。伦敦提出了《管理灾害风险和提高城市韧性战略》,重点关注3类气候风险(即洪水、高温和干旱),并在系统评估气候变化影响的基础上,针对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4 个关键领域( 经济、环境、健康和基础设施),从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具体的行动计划。鹿特丹市政府关注气候变化对公民健康和福祉造成的负面影响,在识别城市气候风险( 海平面上升、强降雨、长期干旱和高温) 的基础上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行动,并把健康作为该行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提出优先保护“绿心”政策,进一步从建立应对气候变化联盟、气候适应和气候缓解三方面提出8条行动路线,并将气候因素嵌入外交政策中,如发展气候友好的农业和园艺等。

(2)公众气候变化风险应对政策。《伦敦环境战略》指出,基础设施供应商和企业应了解并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风险和不利影响,提供弹性的基础设施服务;采取适当的防洪措施,通过提高人们对洪水的认知来降低洪水带来的风险;水供应必须高效、安全、有弹性且价格合理;民众必须为应对极端高温事件及气温上升做更好的准备。鹿特丹将提高居民的风险意识作为其适应性战略的主要目标之一,指出鹿特丹居民需要意识到气候变化造成的不良影响,并了解自身的责任及所能采取的有效措施。

3.1.2 健康促进政策

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已开始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而健康促进政策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健康水平,进而增强居民对该风险的应对能力,从而更好地保护人民健康。具体措施包括实施健康促进计划、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不公平性的应对政策和开展健康影响评估。

(1)实施健康促进计划。美国发布“健康公民2030 计划”,该计划将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作为环境卫生中的新兴问题,指出空气污染、水污染和热浪是对公共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3 个环境条件,同时设定了核心指标(或可衡量的指标)、发展指标及研究指标,并将核心指标中的23个指标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指标,以在未来10年内改善公民的健康状况。此外,该计划还提出了具体的改善公民健康和福祉的实践方式。

(2) 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不公平性的政策。伦敦发布了《伦敦市长健康不平等战略》,其愿景为让伦敦成为一个更健康、更公平的城市。该战略针对气候变化等非遗传的影响健康的有关因素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同时提出了5个关键目标(图1),并在健康的空间这一目标中关注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即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气候变化给弱势群体带来的健康风险,努力保证一半以上的伦敦地区的树冠覆盖率到2050 年增加10%。

图1 《伦敦市长健康不平等战略》的5个目标示意图


(3) 开展健康影响评估。健康影响政策已被多国纳入国家健康政策制定中。其中,英国政府认识到开展健康影响评估对于公共健康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重点关注方向写入国家政策,同时积极开展由政府及卫生部牵头的健康影响评估活动,致力于解决气候变化及其应对措施对健康的影响。2019年,荷兰首部气候变化与健康专题研究政策—《气候与健康知识议程》颁布,该议程关注气候变化及其应对措施对健康的影响,并根据文献、问卷及访谈调查,确定以下优先主题:对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进行综合分析与预测,制定、实施和评估该风险的应对措施,开发和应用综合监测与评估系统,在气候应对措施及气候缓解措施中进行标准的健康影响评估。


3.2 规划设计策略

城市空间作为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气候变化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媒介。国外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的规划设计策略主要包括气候适应性规划与健康提升规划。

3.2.1 气候适应性规划

气候适应性规划通过采取相应的规划策略来减缓并适应气候变化,提高城市的韧性和应对能力。国外各城市的气候适应性规划以应对高温、洪涝和风暴等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为主,包括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及绿色基础设施网络。

完善的交通网络有助于提高交通网络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进而降低因气候灾害或是传染病暴发导致的公共交通瘫痪而带来的间接健康风险。纽约、伦敦及鹿特丹均开展完善的交通网络设计,具体包括:构建行人优先的街道,拓宽自行车道,提高公共交通网络质量;打破高速公路、铁路和水系对城市的分割,在城市重要节点之间建立通畅的连接网络,并提供高质量的交通基础设施等。

完善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能够为城市降温并吸收雨水、过滤污染物以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减少气候灾害及其可能导致的传染病的发生,减轻气候变化对居民健康的直接影响,增强生态系统的韧性。纽约通过扩展绿道网络,调整雨水系统,并将气候变化预测纳入排水规划,增强城市的生态韧性;同时,还建设了不同层级的公园绿地,设计耐热设施,形成应急弹性空间(图2),这些空间在发生由气候变化带来的传染病灾害时还可作为防疫空间来使用。伦敦支持保护绿带和大都市开放空间( 图3),同时推行“城市森林”计划,增加绿地面积,促使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在防洪、气候复原和降低健康风险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鹿特丹则重点关注城市蓝色空间,并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洪涝的规划设计策略,包括“扩大水道,调整圩田”,在河口地区预留空地、建设堤坝,将水位变化与建筑建设标准相关联,将硬件防洪(堤坝、障碍物和其他保护设施) 与软件防洪(“防水”设计和开发的施工过程) 相结合等。

图2 纽约各级公园绿地分布图

图3 伦敦的绿带和大都市开放空间分布图


3.2.2 健康提升规划

健康提升规划以促进居民体力活动及社会交往为主要目标,能够使居民在面对气候灾害及传染病时拥有更健康的体质和心理状态,具体包括建设适宜绿色出行的慢行网络及打造高质量的开放空间。

(1) 建设慢行网络。在慢行网络建设方面,纽约、伦敦和鹿特丹均提出建设完善且利于绿色出行的街道网络,并强调优化骑行出行体验,促进居民绿色出行( 图4,图5)。在街景营造方面,纽约通过向资源匮乏的社区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广泛建设和维护高质量的街景与步行广场;伦敦主张建设“健康街道”,提供设计良好的步行及骑行空间;鹿特丹提出在河岸边建设慢行通路,打造滨河景观步道,同时鼓励完善“最后一公里”的建设。

图4 纽约绿色出行的街道设计方法示意图

图5 伦敦绿色出行的街道设计方法示意图


(2) 打造高质量的开放空间。开放空间作为居民休闲游憩、体育锻炼的重要场所,与居民的体力活动水平和生活方式紧密关联。在开放空间建设方面,纽约致力于在所有社区中打造高质量的公园,为社区居民提供娱乐休憩及体力活动的场所,提升居民体力活动水平并促进社会交往,同时还能在传染病暴发时为居家防疫人员提供良好的视觉景观,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间接健康风险;伦敦致力于创建并改善开放空间,增加包容性设计、增设娱乐设施、改善景观条件,鼓励步行及自行车出行,促进居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3 规划技术手段

国外在提出规划发展政策的基础上还相应地提出了创新性的规划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气候适应建设技术及健康促进监测技术两个方面,实现硬件措施与软件措施相结合。

3.3.1 气候适应建设技术

创新、可推广的气候适应建设技术手段包括适应性建筑、可持续排水设施及绿色屋顶等,这些手段可以有效削减气候变化引起的健康风险。

(1) 适应性建筑。适应性建筑可有效缓解城市高温及洪涝灾害带来的直接健康风险。纽约关注清凉屋顶的建设,具体措施包括扩大屋顶阴影及树冠覆盖范围、在建筑屋顶涂刷反光材料等(图6)。伦敦提出了一系列的设计方案,注重对建筑物的外部及内部进行非机械降温,保持建筑物的凉爽,具体措施包括调整建筑布局、在建筑南侧种植落叶树、设置百叶窗及遮阳棚、鼓励墙壁绿化、在屋顶铺设高反照率材料、建筑屋顶及墙壁采用保温性能较好的材料、调整建筑开窗大小等(图7)。鹿特丹关注堤外建筑的防洪设计,除整体抬升堤外区域以应对洪水风险外,还提出了建筑物及公共空间的防汛设计措施,如在当地设置防汛墙;此外,鹿特丹已积累了成熟的漂浮建筑建造经验,这使得堤外区域与水域更加协调,城市居民可以在不影响防洪的前提下在三角洲地区生活。

图6 纽约“清凉屋顶计划”分布图

图7 伦敦适应性建筑建设技术应用示意图


(2) 可持续排水设施。可持续排水设施建设是应对暴雨及洪涝灾害带来的健康风险的重要规划技术手段。一方面,可持续排水设施可有效缓解城市的洪涝灾害;另一方面,部分可持续排水设施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一种,可为居民提供日常休闲娱乐及体育锻炼的场所,进而增加居民的体力活动。纽约市环境保护局建造了包括雨水花园在内的4000多个绿色基础设施,并鼓励对私有土地进行雨水花园改造。伦敦将不可渗透表面的灰色区域变成城市绿化区域,通过建设雨水花园、种植行道树等降低雨水进入管道排水网络的速度,以应对伦敦的暴雨及洪涝灾害风险。鹿特丹广泛采用水广场建设技术,水广场平时可作为城市公共广场为市民提供娱乐休闲的场所,暴雨时则可以作为蓄水池收集储蓄雨水,同时打造小池塘景观。

(3) 绿色屋顶。绿色屋顶的建设有效利用了城市的“边角空间”来增加绿化面积,在增加碳汇、缓解高温带来的直接健康风险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部分屋顶允许居民进入,还能有效促进居民的体力活动,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间接健康风险。伦敦关注并促进社区粮食种植的发展,考虑利用屋顶和墙壁空间进行种植,除发挥常规绿色屋顶的固碳及降温作用外,还有助于促进居民形成更积极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形成更强的社会融合和社区凝聚力,进而提升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减少运输食物的成本,从而减少交通碳排放。鹿特丹通过多种方式推动绿色屋顶项目的实施,如强制要求市政府等公共建筑及新建建筑建造绿色屋顶,通过补贴计划鼓励私人住宅建设绿色屋顶。

3.3.2 健康促进监测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提供了新方法,包括利用大数据及互联网进行健康风险监测,识别易感人群;利用大数据为居民提供健康卫生服务等。纽约通过健康服务地图为市民提供全面、具体的公共卫生服务设施信息,并出台“健康纽约”等APP,协助居民进行健康监控及健康恢复。伦敦出台了一个公共免费的气候正义地图工具,突出显示气候不利程度最高的社区,并帮助居民决定应采取何种应对措施。鹿特丹将传感器技术、决策支持系统和交互式的知识工具等智能工具运用到气候适应性规划中,“气候适应晴雨表”便是鹿特丹在气候适应性规划中用到的一个有效的智能监测工具。


3.4 具体实施策略

为更好地落实与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的法律政策及空间规划,各城市均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地方实施手段,主要表现在多方合作、宣传教育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注3 个方面。

(1) 多方合作。在国际、国内、区域及地方合作方面,纽约政府致力于与美国其他主要城市(地区和州)的合作伙伴、商业领袖、信仰团体、公共卫生团体、科学家、活动家及社区公民合作。伦敦政府致力于与企业合作以实现“零碳城市”的目标,并组建了公共、私营和社区部门合作的专家网络—伦敦气候变化合作组织;同时,还与健康改善委员会及当地医疗机构合作,并向这些机构提供气候风险信息和资金,以提升其应对极端天气的适应能力。鹿特丹政府致力于与国际/ 国内企业、地方当局、非政府组织、学术界和公众成员合作,积极加入荷兰可持续发展联盟、C40城市倡议联盟等组织,并将气候因素纳入外交政策。

(2) 宣传教育。在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的宣传教育方面,纽约市应急管理局推出社区应急计划工具包,为社区如何降低这些危害的负面影响提供了指导;同时,开展极端高温意识运动,利用广告宣传向老年人强调了热安全警告的重要性。伦敦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或设置节日增强居民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及其应对措施的相关认知,如第一届伦敦气候行动周及伦敦国家公园城市节。鹿特丹将气候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及面临风险时采取的行动纳入医疗专业人员、健康研究人员、城市开发商和政策顾问等人的课程中。

(3) 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在关注弱势群体方面,纽约关注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保护老年人免受酷热的影响》研究报告提出面向老年人的“新型住房冷却计划”。伦敦推进气候正义项目,支持和促进包容性设计,提出弱势群体也可以轻松地享受城市提供的环境与服务。鹿特丹提出建立完善的交通网络并重点关注社会脆弱地区,同时在《气候议程》中指出国家高温计划的实施将有效避免和减少持续高温对弱势群体(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超重患者) 健康的影响。


4 对我国的启示


4.1 强化规划政策管理

综上所述,强化规划政策管理有助于提高人们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的能力,制定气候适应政策及健康促进政策能够从直接或间接两方面减缓气候变化对居民健康产生的影响。在系统及科学地开展气候变化监控、预测及其风险影响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气候适应政策,能够为城市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明确发展目标、实施原则及战略方向,并做出具体安排和后续部署,增强城市及居民应对风险的能力,从根本上降低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同时,推行健康促进政策有助于促进居民开展体力活动,主动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增强其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的韧性。此外,应在国际健康影响评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本土特征,探索我国城市健康影响评估的具体机制,并将其广泛纳入城市循证决策工具体系中,从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的视角提出城市应对政策,保障规划政策对居民健康的积极影响;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格外关注老年人、儿童和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风险。


4.2 优化规划设计策略

从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视角优化规划设计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的品质,更好地应对城市面临的气候变化引起的多重健康风险。首先,应对各级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宏观战略性的引导,即以强化气候适应、优先公众健康为目标,加强对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中防灾减灾、应急公共卫生服务等涉及城市公众健康安全的各类用地及设施规划的落实。其次,面对复杂的公共健康风险,城市空间规划不应局限于单一空间系统的规划调控,而应在现有综合防灾专项规划、街道专项规划和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气候适应性专项规划及健康促进专项规划,并进行统筹耦合,避免因各专项规划过于零散而导致整体性丧失。其中,气候适应性专项规划通过采取相应的规划策略降低及有效应对城市面临的多种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包括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及高质量的交通基础设施,构建完善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等。健康促进专项规划需促进城市居民综合健康水平及风险应对能力的提升,包括推进健康慢行网络建设,完善开放空间网络并提升开放空间质量,增加包容性设计,分级配置医疗设施,预留空地并注重平战结合等。此外,还应结合地方特色,明确具体地段的城市建设指标,不仅需从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视角增加相关控制指标,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绿色屋顶比例和清凉屋顶比例等,还包括对现有基本控制指标的反馈,如街道连通性、绿化覆盖率和公园用地比例等,最终形成一套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的设计导则,包括适应性建筑设计导则、健康街道设计导则、绿色基础设施设计导则和开放空间设计导则等。


4.3 创新规划技术手段

创新规划技术手段能够推动城市更便捷、高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首先,应挖掘气候适应建设技术,如适应性建筑、可持续排水设施和绿色屋顶等,利用高科技的建设技术手段降低建筑温度、提升城市排水效率、增加城市居民活动场所,在有效缓解城市高温、洪涝等灾害带来的直接健康风险的同时,通过提升居民的体力活动水平来缓解气候灾害带来的间接健康风险。其次,应在气候变化视角下开发健康风险捕获系统,通过建设完善的监测体系,结合“双评价”结果与自然地理本底特征,因地制宜地评判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易感区域、易感人群和敏感基础设施等,并将现状资料纳入现有风险评估体系。此外,还可广泛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搭建手机应用程序等方式,为居民提供医院位置、医院规模、绿地或公园位置等必要的健康服务数据,同时协助居民进行自我健康监控,在气候灾害发生前进行预警,并提供必要的健康恢复服务。


4.4 鼓励多元实施策略

多元实施策略是具体落实政策管理及空间规划的重要保障。鼓励多元实施策略,首先应促进多元合作,在国际、国内、区域及地方各层次多方合作的背景下,统筹整合防灾、绿化、基础设施、道路和经济、社会政策等多元规划领域,综合政府、企业、基础设施供应商和市民等多元利益主体的意见及诉求,开展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重大专题研究以汲取多方经验,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和支撑,最终形成常态的、长期的规划策略。其次,还需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教育培训、广告宣传和节庆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市民进行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知识普及,并定期开展应急演习,以提升公众对该风险的认知度与警觉性。最后,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关注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易感人群,在气候灾害发生前对此类人群进行重点预警并提示注意事项及可采取的应对措施,在气候灾害过程中保持与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实时联系,优先对城市中的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易感人群聚集区域的住房、公共空间等人居环境进行优化。


5 结语


在全球气候形势日渐严峻的背景下,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相关的实践经验也日渐丰富与成熟。《新城市议程》指出了各国采取有效手段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的必要性,但如何将其与城市规划政策结合起来,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以纽约、伦敦和鹿特丹3座城市为例进行研究解读,从规划政策管理、规划设计策略、规划技术手段及具体实施策略4个方面总结出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的具体策略,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当前,我国的气候变化相关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仍缺少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的规划应对研究,在后续的研究中,需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进行进一步的本土化探索。

新媒体编辑:苏子语

审读:王青

终审:刘芳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21年7期

《新城市议程》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的规划行动及其启示

《规划师》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蓝字可查看原文链接)

【规划师论坛】由统筹到融合: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流变与规划响应

【规划师论坛】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规划师论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研究

【规划师论坛】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演化过程及福州实践

【规划师论坛】西咸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规划策略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规划师》杂志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

guihuashizazh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