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者手记|郭新茹:在“烟火气”中绽放非遗的生命力

郭新茹 东南学术
2024-09-08




拙作《价值链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影响分析》在《东南学术》2024年第3期发表,非常感谢《东南学术》各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最先溯源于疫情期间,我注意到非遗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特别是从线下逐步转移到线上,并在新技术的加持下,传播的形式不断创新,为非遗传承和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这期间,我一直在思考,当下非遗遇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在新技术的影响下,非遗真正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所面临的问题究竟是什么。2022年年中开始,我结合价值链理论与文献梳理,从非遗数字化传播价值链所对应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四个维度出发,构建非遗数字化传播影响因素模型,期间搜集了大量数据,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和模型验证,探究影响非遗数字化传播的关键因素所在,后来在外审专家、编辑部老师的指导下,对论文进行了多次修改,最终定稿。“万物有所生,而独守其根”,非遗是我们宝贵的历史遗产,传承、保护、发展、发扬非遗是我们永远的使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全球化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步与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脱节。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活”在当代,最重要的是让其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不仅需要保护,更要发展。当下,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从影视剧到短视频,从静态展陈到动态体验,非遗传播手段层出不穷、日新月异,而延续其生命力的关键始终就是让非遗更好地融入“人间烟火”。



把稳“内容之舵”,为非遗传承凝聚磅礴合力。在非遗数字化传播研究过程中,通过实证分析,得知受众对其传播内容质量高低的关注度极高。故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内涵,提炼其特色文化符号,以此精准非遗数字化传播定位至关重要。可以通过个性化、大众化的传播内容,如 “非遗+游戏”“非遗+网络文学”“非遗+影视”“非遗+演艺”的跨界融合,催生非遗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形成高质量的传播内容,潜移默化地向受众传播非遗。《延禧攻略》播出后绒花大火、《东京梦华录》掀起“点茶”热潮,正是印证了非遗传播要以“内容为王”。


力划“创新之桨“,为非遗传承注入不竭动力。新时代下,互联网、AI、全息影像、AR/VR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创新了非遗数字化传播渠道。诸如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热门平台,通过短视频、纪录片、影视剧、直播等形式,制造热点话题、加强与受众互动等方式,多方位、全渠道对非遗进行宣传推广,有效提升了曝光度与知名度,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此外,线下非遗体验馆的技术投入不断加强,各类新技术的创新应用,让人们了解非遗从 “面对面”了解转化为“手拉手”互动。技术的创新,让非遗能更生动地向人们展示其历史起源、艺术形态、文化价值、技艺工艺等,在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方面给人们带来全方位的沉浸式交互体验。



高扬“民生之帆“,为非遗传承汇聚情怀伟力。非遗根植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人民群众是非遗的创造者、参与者、传承者,也是非遗传播的受众。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加快发展,非遗数字化传播受众的主体性地位日益凸显,更是由原本传播内容的接收者转变为创造者、传播者。新时代下,非遗的传播要充分考虑受众差异,对受众进行分类与精准定位,根据受众不同的性别、年龄、收入水平、教育经历、内容偏好等情况,进行精细化推送,满足受众学习、社交等多重需求。此外,作为新时代下非遗创新创作的主体,如何激发受众创造积极性,引导其加入到非遗传承保护的队伍中来也是需要我们着重考虑的问题。


非遗作为人类无形的文化遗产,如何让其融入 “人间烟火”,绽放其在新时代的生命力,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始终是非遗传承与保护过程中的重要议题。非遗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地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处理好非遗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郭新茹 沈 佳|价值链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影响分析


  为进一步规范稿件采编流程,提高编辑部工作效率,东南学术杂志社和中国知网合作,正式启用线上采编系统,热诚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支持。《东南学术》唯一线上采编系统的网址为http://dnxsh.cbpt.cnki.net,作者可在网站的“作者投稿系统”中注册账号,进行网上投稿,跟踪稿件处理结果。即日起,原投稿邮箱不再接受投稿。    《东南学术》一向坚持严格的学术标准和学术规范,从不以任何名义向作者收取费用,凡要求作者缴纳诸如审稿费、版面费的,均系假冒我刊的诈骗行为;任何非dnxsh.cbpt.cnki.net的所谓“官方投稿网站”,均系假冒网站。敬请广大读者与作者注意。    《东南学术》是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综合性社科学术理论刊物,是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期刊、全国重点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和福建省十大名刊名社。多年来,《东南学术》平均影响因子进入全国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前列,发文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国性重要文科学术文摘刊物上的转载率均居福建省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前列。


本微信公众号系《东南学术》杂志官方微信,如无特殊说明,本微信内容均来自《东南学术》杂志,版权所有。



微信号 : dnxs0591

● 扫码关注我们 ●

张 铮 刘晨旭|未来数字文明:文化元宇宙的创造要素与价值生成

2024-06-08

何 玮|元初朱子学与朱陆合流思想窥探——对胡炳文“明德本心”说的分析

2024-06-06

赵金刚|朱子思想中道德与刑罚的关系

2024-06-05

《东南学术》2024年第3期目录

2024-05-13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东南学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