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有自己的人设吗?|睡前聊一会儿

钟于 人民日报评论
2024-09-07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晚上好。
有意靠某种风格出圈、固粉,叫做立人设,吃“人设红利”;言谈举止颠覆了此前塑造的形象,大概率“人设坍塌”。做博主,选对讨喜人设十分重要;混职场,“人设立得好,工作烦恼少”。当下,人设一词已被广泛接受、使用、演绎,成为社交平台、网络热梗中的高频词。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人设,如今泛指人的社会形象。人设要有辨识度,就要有特点、够突出。可以侧重性格特点,诸如情绪稳定、清醒理性、真性情等;可以侧重人生经历,比如顺风顺水幸运儿、励志逆袭草根等;可以侧重兴趣爱好,比如旅行达人、美食爱好者。可见,人设就如同一个个标签,直截了当、一目了然。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其人设构建的闭环在他者手中。但每个人的一举一动,如喜欢发什么类型的朋友圈、倾向于为什么样的内容点赞,等等,无论有意无意,都客观上成为其人设建构的一部分。“我看人看我”,对外界评价的重视,也会成为印象管理、人设打造的内驱力。就此而言,人设,指向他人和社会评价,也常常承载自我期许、内含自我塑造。因此很难说,所谓人设,到底几分是被动赋予,几分是有意为之。
实际上,在传播学中,人设建构并不新鲜。一个有效的人设,如同一张简明扼要的名片,能帮人快速完成形象描述、认知、建构等过程,在提升传播效率上发挥积极作用。比如,提到林黛玉,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才貌世稀的形象。回溯文学艺术长廊,这样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或者说人设打造数不胜数。
自媒体兴起、分众化传播形势下,网络空间众声喧哗。人设打造,不仅是影视艺术从业者在塑造角色时需要着重考虑的,更是明星、自媒体从业者等需要加倍重视的。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人设打造经常与人设红利绑定,一个丰满讨喜的人设能为个人提升话题度、吸金力。立住了精致人设,自然会吸引一堆推崇相同生活态度的受众追随,提升垂直赛道的影响力;打造育婴专家人设,赢得家长们信任,也不难受到母婴品牌的青睐。如今,常有类似“造明星、做博主,就是造人设”的说法,虽有以偏概全之嫌,却并非全无道理。
打造人设,可能基于真实自我的提炼、演绎,也可能是讨好受众、讨好流量的结果。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涌现一批精准切中当下大众情绪和社会心态的人设。近年来,甚至出现了不少为了吃人设红利、吸粉带货变现而立虚假人设的情况。比如,立苦情人设博同情,立炫富人设博出位,立情感大师人设博信任。不久前,自称“从县城中专逆袭留学伦敦”的梁某被海外高校“打假”,便是典型。正在开展的“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就把“编造虚假场景人设,无底线带货营销”纳入重点整治范围。对于公众而言,这无疑是一次警醒:理性看待人设,莫要入戏太深。
简单粗暴地“打标签”“卖人设”,固然可以给人留下最直观的印象。但要屹立不倒,属实不易。一者,饱和度过高、易于模板化的人设,难免令大众审美疲劳。二者,人设越完美,往往失真程度越高,且承载的期待也越高。回看“人设坍塌”的案例,要么就是形象演绎不到位,要么就是人设、真人相去甚远。所谓“甘蔗没有两头甜”,人设带来红利也必然带来“符合人设”的厚重枷锁,其中甘苦唯有自知,值与不值各有判断。
当然,人设打造并非公众人物专属。展现更好的自己,是普遍人性。晒厨艺,会为菜肴精心打光;家族聚餐,在长辈面前表现得乖巧懂事……谁没有“前台表演”的时刻。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当下,不少年轻人大行“人设是自己给的”之道,通过给自己贴标签的方式,规避、化解职场上、生活中的一些为难时刻。比如,和领导同车不知道聊什么话题,“晕车人设”可以上车就睡,避免没话找话的尴尬;朋友向你借钱,用家里管得严的“妈宝人设”,就可以不失体面地回绝;彬彬有礼反被得寸进尺,搬出“不好惹人设”,能挡掉不少糟心事儿。这样的建构与解构,可谓别出心裁。借鉴这个思路,如果将 “你想成为的人”立为自己的人设,是不是也能在他人正向的反馈中成就更好的自己呢?
这正是:
甜美拽酷帅,款款有人爱。人设用得好,生活少烦恼。
大家晚安!
(文|钟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民日报评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