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顺风车恶性事件两年后,滴滴终于交出及格答卷!

爱码字的木易 互联网头条 2021-07-16
作者 | 木易
来源 | 互联网头条(ID:topwww001)

货拉拉那档子事还没彻底消停,滴滴这边又出事了。
3月15日,一则关于“滴滴司机反复冲撞乘客致死”的新闻冲上了微博热搜,引发了广泛关注。
但与此前的类似事件不同,舆论的枪口并没有对准平台方,滴滴也没有招致太多非议。
对于那些要求滴滴继续整改的声音,甚至还有不少网友站出来为滴滴鸣不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个电话引发的惨案
每一个恶性事件、惨案的背后,多多少少都会让人觉得有些匪夷所思,这次也不例外。
根据警方通报,滴滴司机高某与乘客张某是因订单问题发生口角引发冲突,高某情绪失控驾车冲撞张某。
随后,嫌疑人高某报警向公安机关投案,受害人张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案件曝光后,更多的详细信息也相继披露了出来,大致上还原了整个事情的经过:
3月14日凌晨2点左右,死者张某和女友从朋友家中打完牌出来,通过滴滴APP叫了一辆网约车。
当时张某打车所用的手机卡在父亲手中,考虑到夜深了,为了不吵醒熟睡的父亲,张某特意告知司机高某不要拨打电话。
凌晨2:43分,高某驾车抵达了约定地点,也许是没留意到信息提醒,仍然选择了拨通电话。
高某的这个举动引起张某不满,上车后两人就这一问题展开了争吵,高某表明拒载让两人下车。
下车后的张某并不解气,向轿车尾部扔了一个饮料瓶,该行为激怒了高某。
高某随即掉转车头朝两人撞去,张某被撞至护栏处后,高某又反复倒车撞了三次。
之后高某拨打报警和急救电话,但张某还是没能抢救回来,高某则被戴上手铐脚镣……

因为一个小小的冲突,张某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高某则面临着牢狱之灾和更严重的刑法。
两个家庭也损失惨重,如果双方当时都能够冷静一点,悲剧就不会发生。
关于“情绪失控”的讨论,成为了案情曝光后人们争议的重点,站队张某和高某的都大有人在。
除此以外,还有不少的“中立者”,认为司机高某撞人致死罪不可赦,但张某的主动挑事才是让冲突升级的罪魁祸首。
在木易看来,无论基于什么原因高某都不该杀人,张某态度再有问题也罪不至死,为高某开脱的属实是有些分不清利害关系了。
不过我想要探讨并不是站队一事,而是想和大家说一下滴滴在这起案件中的表现。
滴滴的及格答卷
同样是司乘矛盾所引发的事故,滴滴和货拉拉却交出了两份完全不同的答卷。
案件发生后,滴滴方面迅速做出了回应:感到万分悲痛和震惊,强烈谴责施暴者的恶劣行为。
同时,滴滴还紧急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密切配合警方展开案件调查工作,向警方提供了车内录音、录像及订单行程信息。
滴滴的回应中还曾提到:“该司机2019年4月通过背景审核(无犯罪记录)后注册为滴滴司机,并取得网络预约出租车汽车驾驶员证,驾龄19年,过往无安全类相关投诉。”


虽说悲剧已经无可挽回,但滴滴的这些线索,极大的减轻了警方的调查压力,让局势变得更加的明朗。
与货拉拉在跳车事件中的表现相比,滴滴这次简直要好上太多了。
前者是一问三不知,让警方费了好一阵功夫才还原出大致经过,在此期间,无数吃瓜群众在网上胡乱猜测,蜚语流言层出不穷。
后者则是尽可能提供相应的线索,协助警方更快破案,吃瓜群众们也很快就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在这次突发案件中,滴滴之所以能够“独善其身”,是因为它做到了能做到的一切,那自然也应该免受指摘、不必背锅。
至于那些抨击滴滴佣金太高,拿滴滴的收费制度来说事的,明显有点故意找茬了。
毕竟一码归一码,滴滴的平台规则就算不合理,可在这起事件中无论如何也不该成为焦点。
与两年以前相比,经过一系列整改后的滴滴,用实际行动证明它已经跨过了及格线。
结语
2018年5月、8月,接连发生的两起顺风车恶性事件,把滴滴推上了风口浪尖。
备受诟病的客服团队,滞后的安全响应机制,一度让滴滴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

在这之后,痛定思痛的滴滴展开了全力整改,陆续推出和升级了多项安全运营保障措施,主要涵盖了以下几点:
1、加强对司机的审核及培训,不仅要求司机无犯罪记录,还要通过包括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在内的三证验证,并且进行严格的人脸识别;
2、试行深夜运营规则,司机在深夜(23:00-5:00)接单,需满足注册时间超过半年、安全服务超过1000单等条件;
3、升级一键报警功能。乘客和司机使用一键报警后,在拨打110电话的同时,会自动发送行程信息给紧急联系人;
4、在行程中全程录音。这项功能不仅对潜在的言语性骚扰及不文明行为起到震慑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更加公正地解决司乘纠纷。
5、建设智能模型对行程进行识别。一旦车辆发生路线偏移、异常停留、提前完单等异常现象,系统就会采取介入措施,情况紧急时还会立即协助报警。
滴滴整改后的这些举措,虽然无法保证100%的安全,但的确能为司乘双方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这也是最让人倍感无奈的地方,就算滴滴做好了各种防范,却依然无法避免某些意外状况的发生。
要知道在打车过程中,我们无从得知用户会是个怎样的奇葩,也不能保证每个司机都正直善良,司乘之间又会因为什么事情爆发矛盾。
现在的滴滴能够做的,也不过是在事前做好信用调查,在事中全程监控,事后做好追责。
所以在这起事件中,真的不能够去苛求更多,毕竟滴滴交出的这份作业,已经够其他的网约车平台好好抄一抄了。


网约车安全如何保障?

平台与司乘之间又该如何相处?

木易建了一个交流群,欢迎进群一起探讨!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QQ:2881339630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相关内容1、“滴滴”悄悄干了一件小事,恐将影响互联网30年!
2、明明没有网购,每天却收到好几个空包裹!背后原因细思极恐……
3、抖音封禁3973个炫富账号!
4、无数人曾经看不上的行业,可以在一夜之间让人狂赚10亿

5、马云也救不了!14岁“小马云”身体停止发育智商为零,但没人承担任何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