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环保故事|我与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那些年(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社会工作部主任 秦芳芳)

环境保护 2024-04-04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生动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自觉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生动实践,生态环境部开展“新时代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征集活动。《环境保护》杂志社微信公众号特开设《我的环保故事》专栏,对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我与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那些年

秦芳芳
2014年是我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我迎来了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以下简称文化周)。对于我们搞环保活动的人来说,可谓是遇到了“大活儿”。以前六五环境日的宣传活动只有一天,而文化周则是把一天拓展到七天,每年的6月1日至7日,都会组织十多项线上线下生态环保主题公众参与活动。
一路走来,文化周已经连续举办9届,每一届我都是组织者、亲历者。春华秋实,九年来,文化周累计推出活动百余项,受众近千万,已经成为首都市民感受生态环境文化魅力,参与美丽北京建设的重要平台。与此相应的,则是北京市民生态环境意识的不断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尤其是空气质量的逐年改善。而文化周,也因此被生态环境部和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评选为“2020年十佳公众参与案例”。
风雨中见彩虹
回想2014年,当时的舆论环境可谓是一片哗然。雾霾多发,PM2.5成为市民的心肺之患。一些市民不了解空气污染原因,又对环境不满意,以致于在网上纷纷吐槽宣泄情绪。其实在此之前,北京市已于2013年开始向PM2.5宣战,推出五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4年4月又发布了PM2.5源解析结果。虽然治理大气污染的各项措施已经在路上,可政府的这些举措,市民不了解,怎么办?治理大气污染道阻且长,不可能一蹴而就,市民不理解,怎么办?
作为一名环保宣传工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我寝食难安。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建立桥梁和纽带,寻找最大公约数,凝聚前进的最大力量,我们宣传部门责无旁贷。当环境问题成为公众议题后,我们环保的声音必须要更响亮。此时,当听到领导要把六五环境日拓展为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时,我在心中不住点赞:“对,就是这个路子。”
2014年6月1日,第一届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在玉渊潭公园开幕
难,也要咬牙坚持
事情说起来容易,办起来却是困难重重。文化周的场地定在了玉渊潭公园,6月1日至7日,连续7天十多项线下活动将在这里接力举办。虽然我举办过许多落地活动,可像如此大规模的尚属首次。这么多活动,如何设计才能让市民感兴趣?这么大的场地,如何布场搭建才显得不空旷?这么多现场参与的市民,安全问题如何保障?而且,文化周首开先河,第一次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教委等多个政府部门共同举办,其中的对接联络、现场组织等,压力可想而知。
好在,同事们十分给力,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时间到了5月31日文化周开幕式的前一天。当我们正在憧憬明天开幕式的盛况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浇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看着如火如荼的搭建工作即将被暴雨耽搁,我虽然心急如焚,但是已经搭建好的布景决不能被损坏。于是,我和同事们顾不得打伞,冒着暴雨跟搭建工人们一起用雨布把布景遮盖起来。幸运的是,初夏的大雨来得急走得快。当深夜两点,所有场地搭建完毕后,看着一面面迎风招展的彩旗,听着那湖里青蛙欢快的叫声,我终于深深舒了口气,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终于,我们成功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7天线下活动围绕“衣食住行用”五大主题,从环保政策解读、大气治理成效展示、环保生活倡导等多个维度,向市民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凝聚“同呼吸 共责任 齐努力”共同为美丽北京加油的共识,取得亮眼成绩。不仅现场吸引到60万市民参与其中,北京市属主要媒体《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电视台等都对文化周进行了大力报道。此外,首届文化周还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产,其确定的“为美丽北京加油”主题、文化周Logo、吉祥物等沿用至今。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文化周越办越精彩,成为一场年年令人期待的绿色盛宴,在凝聚环保力量、架设公众沟通桥梁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立北京绿色传播联盟、绿色出行联盟,联合相关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绿色生活践行,传播环保正能量。发布“十大环保谣言”“环保谣言的十张‘画皮’”“污染环境十大陋习”,为公众理清事实,还原真像,引导公众树立科学的环保理念,为北京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017年6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白岩松、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徐春妮荣聘北京生态环境公益大使
反思,宣传也要产生减排力
虽然文化周一炮打响,我们收获了许多掌声和肯定。可我们对文化周的反思,以及对进步的渴望,一直都没有停歇。2018年,随着北京五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圆满收官,北京市空气质量取得大幅改善,我们开展环保宣传的环境也在发生变化。生活领域的污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凸显,使得个人绿色生活的意愿和行动,成为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重要因素。
由此我们也认识到,宣传不能仅仅停留在倡导层面,而是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要更加充分地发挥宣传的减排作用。为此,我们制定了一个三年计划,从2018年开始文化周从发出倡议、呼吁行动、典型引领等不同层面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公众知行合一,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共同建设美丽北京。
三年间,一个个区分受众、精准传播的精彩活动拔地而起。举办北京环保儿童艺术节、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活动,让生态文明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组建大气污染防治宣传监督队、奥运冠军宣讲团,让志愿服务的力量在绿色战场发光发亮;开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积极建设生态环境教育的“社会大课堂”。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奥运冠军高敏、演员王雷等成为北京生态环境公益大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建设美丽北京的行列,绿色的歌声在京华大地处处传唱。
青山灼灼,星光杳杳。如今的北京,推窗见绿,出门见景,蓝天白云已经成为常态。我想,这就是对我们环保人最大的奖赏。
2022年6月5日,举办北京市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线上访谈活动


作者单位: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社会工作部主任
相关链接

我的环保故事|一生只做一件事(柴发合)


从“一生只做一件事”看主人公如何讲出好故事?


我的环保故事|从人民空军到环保“空军”(生态环境部华北督察局 房大梁)


我的环保故事|我和“红线”的故事(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邹长新)


我的环保故事|我的“蓝天路”(公众环境研究中心 马军)


我的环保故事|幸福账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隆重)


我的环保故事|拯救“水中大熊猫”(中国作协会员、重庆公安作协副主席 程华)


我的环保故事|我是“白马雪山守护人”(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李琴)


我的环保故事|小信访大作用(柳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彭婧)


我的环保故事|沙漠变绿洲的奇迹如约而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五十四团文体广电服务中心 谭志发)


我的环保故事|汤河岸边的环保人和他们的“环二代”(河南省安阳市生态环境局汤阴分局 周嫣娜)


我的环保故事|一颗红心十年未改 守护首都净土(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处 王然)


我的环保故事|我用十年记录下身边生态环境的美丽蜕变(新黄河·济南时报 赵璐)






新时代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征集火热进行中,快来投稿吧~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关于开展“新时代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征集活动的通知》


来源:生态环境部环境保护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 一键订阅《环境保护》杂志

近期要闻

2023年《环境保护》杂志预售进行中,与您约“订”执刊同行


新刊发布|巩固提升碳汇能力 护航“双碳”目标落实
生态环境部部署2023年六五环境日宣传工作
“新时代中国生态环保故事”中最美的她▼ 点击留言、收藏、分享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