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系列专题⑤ | 黄河流域水生生物的多样性监测与保护对策

尚光霞,丁森等 环境保护 2023-01-06


摘要




近年来,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生态治理成效显著,但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仍面临生物栖息地逐渐减少或丧失、生态功能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退化等多重问题的制约,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异常艰巨。本文针对流域内水生生物的多样性监测与保护现状及其问题,提出了通过健全地方水生态监测技术标准、加快监测网络体系建设、落实水生生物保护修复措施等对策,推进黄河流域水生生物的多样性监测与保护工作。


文 / 尚光霞  高欣  夏瑞  丁森

黄河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和水生生物宝库,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功能维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生境类型复杂多样,是高寒冷水、峡谷激流和平原过河口洄游鱼类等水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和繁衍空间[1]。然而,黄河流域生态脆弱,加上人类过度干预和高强度开发,导致流域水生态系统失衡,生物栖息地逐渐减少或丧失,水生生物物种资源严重衰退。因此,维护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就成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之一。

为加快推进黄河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促进黄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流域内水生生物监测与保护现状,提出通过健全地方水生态监测技术标准、加快监测网络体系建设、落实水生生物保护修复措施等对策,推进黄河流域水生生物的多样性监测与保护工作,为下一步开展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及修复、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黄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基础


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我国前期已经开展了多项工作,具备了一定的工作基础。为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切实做好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水利部于2018年颁布《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对我国长江、黄河、珠江等重点流域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现状及面临的主要威胁进行阐述,并明确列举了重点保护的鱼类和需要开展的保护任务。此外,通过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实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工程,推进祁连山、黄土高原、南太行、泰山等多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工作,生态保护修复取得了一定成效。沿黄地区还通过建设水生生物繁育保护中心和种质资源库,科学规范地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实施流域性禁渔等一系列措施,全力推动黄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工作。 

黄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监测的现状


尽管我国在黄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已开展了多项工作,但在水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因人为干扰造成重要生物栖息地逐渐减少或丧失等的生态环境压力下,黄河流域鱼类资源已严重衰退,生物多样性仍面临下降的趋势[2]。目前,黄河流域水生生物监测与保护的工作基础较为薄弱,滞后于实际需求,对流域内不同河段水生生物状况的掌控程度差异较大,物种资源家底不清。在此背景下,对黄河流域关键生态系统以及重要栖息地的水生生物类群进行长时期、全方位、多类群的监测,对于摸清黄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家底、时空动态和保护现状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019年年底,生态环境部启动了《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工作。构建全流域生态质量监测一张网是方案确立的一项重点任务。2020年黄河流域共设置了57个水生态调查监测点位,通过水生态调查工作的开展,初步了解和掌握黄河流域内重点区域水生态状况。2021年将水生态调查监测点位增设至123个,黄河流域水生态监测工作再上新台阶。但目前生物多样性监测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未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推动水生生物的常规、定期监测。2020年11月,生态环境部颁布《“十四五”国家地表水监测及评价方案(试行)》,实现了地表水主要污染指标的实时监控和特征指标的精准监测。但相比于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稳定运行,水生生物的自动监测仅开展了叶绿素a和藻密度的监测,反映生物多样性的其他指标的常规监测尚未开展。二是黄河流域水生生物调查多注重主要干支流,未达到全面覆盖。黄河流域内水系众多,早期的监测多是为了解黄河流域渔业资源而进行的,监测区域的选取更多集中在重要干支流及主要湖泊(水库),忽视了一些较小的支流。关于黄河流域的调查研究仍有待细化和拓展。三是缺乏水生生物监测技术规范、评价标准体系。各地方水生生物的监测存在监测指标不统一、监测时间不连续、监测频次不同步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监测数据缺乏可比性而难以进行统一的归纳与评估。由于监测队伍技术水平和仪器设备差异较大,在流域内的水生生物监测中难以保障获得高质量监测数据。而数据的精确可靠程度会直接影响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流域管理的成效。


黄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对策


完善水生态监测标准体系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考核机制

按照生态文明建设和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要求,结合黄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特征,从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角度出发,由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黄河局”)督导黄河流域九省(区)地方政府制定水生态监测技术标准。沿黄九省(区)地方政府组织相关管理部门积极开展资料收集、水生态调查等工作,根据本地区的水生生物分布情况、重点保护对象及重点保护区域,逐步建立既突出重点保护问题同时又兼顾地区实际情况的水生态监测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各省(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考核指标,采用自评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评估考核,将流域内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指标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充分发挥黄河局的监督管理作用,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和支持,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


加强水生生物监测网络能力建设
按照《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中“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系统保护、区域联动;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在已有水生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工作的基础上,以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为重点监测区域,从流域尺度上进行整体规划和系统布局,优化监测网点,加快水生生物监测网络的构建。并在水生生物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加强各省(区)水生生物监测能力的建设。定期组织生物监测人员开展野外调查、技术学习及生物样品的鉴定交流,通过讲解、示范和动手等实践培训,使监测人员了解分类鉴定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掌握生物监测基本技能,提高专业素质,从而达到保证生物监测质量的目的。
构建流域规划体系,推动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的任务设定
流域规划是指导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性、关键性文件,是流域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和纲领。按照“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围绕黄河流域不同区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坚持目标导向,构建以流域综合规划为统领,以专项规划、重要支流综合规划和区域规划为支撑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坚持流域规划“一盘棋”的精神,并按照地区规划、专项规划服从流域综合规划的要求,有效地实现规划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引领、约束和指导作用。在流域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持续跟踪与监督管理,定期开展流域规划执行情况检查,推动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进行任务设定,提升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
*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课题(2020YSKY-003)
参考文献

[1]连煜. 坚持黄河高质量生态保护,推进流域高质量绿色发展[J]. 环境保护, 2020, 48(Z1): 24-29.[2]潘保柱, 韩谞. 长江与黄河两大流域水生态问题剖析[J]. 风景园林, 2020(8): 18-23.

主要作者介绍


尚光霞: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工程师


丁  森:通讯作者,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载于《环境保护》2021 年第 13 期,总第 707 期

文献来源:尚光霞, 高欣, 夏瑞, 等黄河流域水生生物的多样性监测与保护对策[J]. 环境保护, 2021, 49(13): 13-14.


相关链接:


系列专题① | 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诊断与保护方略


系列专题② | 黄河流域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对策建议


系列专题③ | 黄河流域地下水环境现状、问题与建议


系列专题④ | 黄河上游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以湟水河典型流域为例


投稿须知请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详情




近期要闻

2021《环境保护》杂志还可以继续订阅哦!
【上新了】《环境保护》2021年第14期:聚焦碳金融发展
全文实录|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人民日报)
黄润秋:“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全面超额完成(人民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