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里,是人大的新增长极

请收藏 中国人民大学 2024-07-07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聚焦」出品

从首都北京到古城姑苏

中国人民大学的时代长卷徐徐展开

跨越千里

铺展出勇走新路的生动图景

只争朝夕、狠抓落实

苏州校区交出了厚重的新路答卷



“鼓励苏州校区‘引领、超前、错位’发展,打造学校新时代新的增长极、提升国际性的新引擎、服务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支点。”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从发展大局出发对苏州校区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党代会为苏州校区擘画的改革发展雄伟蓝图,是从长远和根本上破解校区新时代发展难题的“良方”,为校区打开了发展思路、找到了突围出路、拓宽了前进道路。


张东刚书记、林尚立校长等学校领导多次在校区考察调研,谋划、部署、推动校区的综合改革实践和重大项目落地。张东刚书记指出:“苏州校区是学校‘多校区联动’战略的关键一环,要通过推进综合改革,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江苏、苏州的发展战略,对苏州校区进行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走好新路交上合格的答卷。”

张东刚在出席首届环湖经济圈发展论坛期间到苏州校区考察指导工作,对苏州校区开展主题教育进行指导和部署。

林尚立一行赴苏州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推进智慧治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人才培养合作事宜。


“新增长极”“新引擎”“新战略支点”,每一个目标都重任千钧。苏州校区要以怎样的落实破题?2023年的三篇答卷,书写了苏州校区的发展成绩、发展潜力,更是苏州校区作为“先锋队”“轻骑兵”在走好新路上的不断探索。


建成学校新增长极的“未来答卷”


——这份“答卷”聚焦未来新的增长点,书写着培育新动能的丰硕成果。


远眺未来的格局,方能晓其长远。发展路径的选择从来都不是偶然,抓住一次机遇,就可能赢得一次跨越,失去一次机遇,就可能落后一个时代。 


“苏州校区的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要具有前瞻性,发挥学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学科优势,强化交叉学科建设,更好服务未来发展战略需要。”“智慧治理学院将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结苏州样本,超前布局研发领域,谋求原创技术突破,力争成为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与智慧治理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和应用领跑者。”张东刚书记、林尚立校长为智慧治理学院谋定了指向未来的发展目标和路线图。


抓住机遇、一展拳脚、勇敢探索,苏州校区以“面向未来”为目标积极推进智慧治理学院建设,奋力打造学校新时代新的“增长极”,在学科建设新赛道上敢闯敢创、勇当表率。从思路的提出到建设方案的成型,苏州校区与学校相关部处和共建学院反复充分沟通、赴实地调研40余次,建设方案数易其稿,经18次修订完善。不舍寸功、不弃微末的背后是苏州校区广大干部教师不断地自我加压,是“慢不得、等不起、坐不住”的紧迫感和责任感。2023年9月,全国首个智慧治理学院在苏州校区正式成立。“最懂中国治理、引领世界一流。”智慧治理学院积极布局智慧治理交叉学科专业,统筹申报新增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与智慧治理方向)专业博士和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与智慧治理方向)、数字经济(数字经济与智慧治理方向)、数字经济(人文经济方向)、金融(金融科技与智慧治理方向)专业硕士。2023年10月,首届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已顺利完成,学院新生将于2024年9月入学。

聚焦苏州智慧治理实践,苏州校区组织学校专家学者赴苏州市开展实地调研。


此外,以智慧治理学院人才队伍建设为牵引,以服务校区整体事业发展为目的,苏州校区全面加强人才人事工作的整体设计与系统谋划。推进学校事业编制双聘引进、申报地方周转编制、推动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礼聘资深教授;探索非事业编制行政管理人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晋升机制”,推动编内编外统筹管理;通过职能优化调整加强后勤保障队伍的凝聚力,统筹推进“三支队伍”建设。

郑新业副校长调研指导苏州校区人才人事工作。


建成学校新引擎的“国际答卷”


——这份“答卷”厚植创新底色,让发展动力强劲澎湃。


在中法学院汉法互译课期中考试现场,2020级法语专业本科生曾同学以博物馆讲解员的角色用流利的法语讲解苏州博物馆概况,台下的评委则是法语外教以及来自法方合作院校的法国交换生。


“这是我第一次系统了解中国的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向我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我非常感兴趣。”在台下的法国学生如此说道。


汉法互译课是一次全新的教学模式探索,意在带领同学们从跨文化角度理解、比较、鉴别、讲述中法文化价值观念的异同,学习站在人类文明互鉴的高度理性看待中国与法国以及法语世界文化的各自特色,进而更自信地用法语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正是苏州校区锚定“中法文化交流合作高地”建设目标,在“多校区联动”中“错位”发展,做好学校提升国际性的“新引擎”一个片段。这样的举措还有很多:


在苏州,中法合作交流更加顺畅。中法学院提质扩容,十年来首次扩大招生规模及交换留学生规模。中法学院新一轮联合管理委员会会议顺利召开,四校共商未来合作新方向,为下一个十年的发展奠定基础。校区实施的中外学生教育“十百千万”行动搭建了青年对话的桥梁,中外学子在友好交流、研学探讨和学术体验中建立友谊、共同成长,更加开放自信地融入世界。

张东刚在苏州校区参加国际学院、中法学院、丝路学院2023-2024学年开学典礼期间,会见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王度(Joan VALADOU),推进办学事宜。

林尚立一行赴法国参加中法学院联合管理委员会第10次会议,并与三所法方合作院校分别进行会谈。

远见书院组织中法学院、国际学院、丝路学院学生代表及中法学院合作院校留学生赴延安开展“入学第一课”,在历史现场思考“我们是谁”“我们从何处来”。


在法国,留学育人工程深入开展。中法学院学生赴马克思与恩格斯会面的地点——巴黎雷让斯咖啡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地——布鲁塞尔天鹅咖啡馆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圣地——巴黎公社社员墙开展实地研学,接受精神洗礼,感悟真理力量;参观布洛涅森林、里昂中法大学旧址,寻访吴玉章老校长曾就读的巴黎第一大学,在寻根之旅中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留学报国”;利用学习交流机会向外国朋友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开展中外青年交流,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2021级中法学院学生前往巴黎公社墙、巴黎第一大学、海王星旅馆开展“欧洲共产主义思想之旅”活动。图为在法学生寻访吴玉章老校长曾就读的巴黎第一大学。


在世界,传播中国声音成为生动实践。“一带一路”国家文化节、第八届世界汉学大会、首届中欧文明论坛、第十届亚洲政策论坛的举办让国际人文交流更加广阔。丝路学院特色研学实践入选第24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暨“一带一路”十周年教育国际交流云展览,学生撰写的论文《中国与世界》集结出版。

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一带一路”国家文化节在苏州校区精彩开幕,文化节系列活动历时1个月,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建成学校新战略支点的“发展答卷”


——这份“答卷”聚力夯实战略支点,推动苏州校区深化校地合作展开新的篇章。


震泽镇水乡再塑的文旅模式、镇湖镇非遗工艺的传承方式、园区高新产业的创新形式……为了研究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文经济学”重要命题,苏州校区组织调研团队走进吴中区、吴江区、姑苏区、高新区、昆山市五区县,进行了一场深刻的调研实践。


调查研究出良策。苏州校区以调研开路,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及人文经济研究,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环太湖”区域发展战略,提前谋划布局,大力开展“有组织科研”,推进建设成为学校服务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支点,在打造人民大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新高地”中争创一流。


以“环太湖经济圈”研究为突破,成功举办“环湖经济圈发展论坛”,并为论坛持续高质量开展提前谋篇布局,与学校应用经济学院合作,设立专项品牌研究课题“深化环太湖经济圈协同创新发展研究”。

首届环湖经济圈发展论坛在苏州校区举办,《环太湖经济圈协同创新发展研究报告》同期发布。


以人文经济研究为重点,成立人文经济苏州研究中心,举办首届人文经济苏州论坛,与苏州市社科联、学校经济学院合作开展基于人文、社会、经济等学科交叉融合基础上的人文经济研究。

首届人文经济苏州论坛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经济苏州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苏州校区举行。


以智库建设为抓手,成立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等智库机构和平台,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智力支持。


此外,苏州校区还通过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经贸合作,开发特色党政、企业培训课程,引导人大学子通过在苏州和长三角地区学习、就业、创业等途径,服务地方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苏州校区举办欢迎新来苏工作校友座谈会。


大江奔腾,奋楫者先

所有的奋斗都在为新的一年积蓄力量

走新路的厚重“答卷”

是苏州校区继续前行的底气

更是苏州校区再次启程的高度


“从头越”“肯登攀”“试比高”

新征程上再出发

苏州校区向前看!向前走!向前赶!



出品:党委宣传部

特别支持:苏州校区

设计:张立轩

责编:诗涵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