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的导师,优秀!


为充分发挥优秀研究生导师和导学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树立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研究生导师和导学团队典型,营造和谐共进的导学文化氛围,经研究,决定授予宁堂原等24名研究生导师“山东农业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荣誉称号,授予农学院玉米栽培生理生态团队等10个研究生导学团队“山东农业大学十佳研究生导学团队”荣誉称号。


希望受到表彰的个人和团队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研究生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全校广大研究生导师和导学团队要以先进为榜样,严谨治学、潜心育人、扎实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升学术水平与带教能力。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应以此次评选为契机,总结好、宣传好优秀研究生导师和导学团队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今天,先让我们一睹

优秀研究生导师的风采吧



优秀研究生导师

宁堂原


宁堂原,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农学院植物科学与信息系支部书记,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硕导师组组长,农业农村部作物水分生理与抗旱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农业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作物智慧生态高效种植团队”首席。作为第一导师指导硕士、博士、博士后等56名。人才培养质量高,个人先后被评为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省教育系统党务工作先锋、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库专家、大中专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1.政治素质、业务成绩:先后被评为教育部“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支部书记、山东省教育系统党务工作先锋、山东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入选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大项目。个人被评为山东农业大学青年岗位能手、教学先锋先进个人、教学杰出教师奖、教学名师。

2.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农业生态学》入选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高等农林院校联盟“新华思政”平台课程思政案例,个人入选山东农业大学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3.培养研究生学术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获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人、硕士学位论文1人、省优秀科技成果奖1人,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山东省省一等奖、国家二等奖。个人先后被评为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库专家、大中专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4.指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多名学生被评为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省级优秀毕业生,校级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研究生团干部、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

5.优化研究生培养条件:多名研究生在SCI一区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并获批国家发明专利或获取省级成果奖励。

6.注重对研究生人文关怀:团队2023年获得山东农业大学“十佳”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


张大健


张大健,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山东省杰青、山东省现代农业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张大健同志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扎根教学一线,潜心磨练提升教学能力,悉心钻研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更新教学内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人民教师职业准则。


他每年承担研究生的理论课程,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课堂上,他为学生讲专业、讲行业,更会把国家战略需求、爱农情怀融入课堂引领学生认识农业、热爱农业;课堂外,他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创业,为学生出谋划策、答疑解惑。2023年,他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一路披荆斩棘获得国赛金奖;他的学生成功被中国科学院等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录用和录取,成为行业优秀人才。


在科学研究方面,张大健同志凭借着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干劲,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我国“大豆遗传基础狭窄,野生资源利用率不充分”的科学问题,围绕大豆驯化进程及重要驯化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进行了系统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在内的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研究成果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 Plants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所发表论文被SCI论文他引次数1000余次。同时张大健同志担任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豆产业团队首席专家,多次协助山东省科技厅、农业农村厅指导大豆生产,积极参加各层次的大豆生产技术培训和田间技术指导,把先进的大豆生产技术推广到田地之间。


张大健同志始终以“学以致用、顶天立地”的山农精神为指引,带领学生走到乡土中国深处“自找苦吃”,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掌握育种知识,从生产中发掘科研命题,教会学生用前沿技术手段解析问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他始终满怀热忱,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以实干担当书写山农人的新篇章。


薛超彬


薛超彬,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人,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山东省农药管理专家。曾在厦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合作研究/高级访问学者。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10余项课题,在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等发表高水平论文66篇,编著《昆虫酚氧化酶及其抑制剂》专著1部,参编教材、著作4部,获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特等奖(执笔人)等8项奖励,被评为山东农业大学教学名师。现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等刊物审稿人、《农药学学报》常务青年编委,现任山东省植物保护学会/山东昆虫学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


在工作中,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敬业爱生,用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学生把实现个人价值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工作十七年来,始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坚持育人第一,用心用情上好每一堂课,在传道受业解惑的同时,将思政教育无声融入学生心田。潜心研究,孜孜不倦,勇攀科技高峰,刻苦专研农药杀虫毒理与环境友好农药,将研究思路和方法技术转化成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在科学研究中努力发挥自身示范作用,引导研究生踏踏实实做学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师者之爱,努力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中国农科院深圳基因研究所、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青岛清原农冠集团、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业务骨干,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田延平


田延平,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10月获得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博士学位。2014年10月回到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学系工作,目前担任植物病理学系主任、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被聘为中国植物病理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山东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市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家库专家、省乡村好青年导师服务团成员等,2020年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获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进步奖2项、临沂市科技进步奖1项。


长期从事作物病害致病机制及防控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Plant Physi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获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导师、省硕士优秀论文指导教师、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进步奖2项、临沂市科技进步奖1项。


指导等研究生多人获山东省优秀毕业生,1人获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近几年毕业研究生中,有3人进入中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攻读博士学位,有4人通过青选计划等进入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作室、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农业农村局等农业相关部门工作,部分学生进入事业单位和企业工作。


胡国庆


胡国庆,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土壤肥料与植物营养系党支部副书记。2018年11月和2021年10月分别遴选为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兼任两个学位点的研究生秘书。在工作中,一以贯之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秉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研究生教学中。近三年承担了《农化产品高效利用与管理(案例)》《现代植物营养研究技术》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增强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农业高层次专门人才。积极参与研究生教学改革和课程教材建设,通过主持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和参编“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规划教材,加深了对研究生教学工作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育人实效。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跟本学科发展前沿,主要从事土壤质量提升与作物养分高效利用方面研究。近三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课题8项,科研经费达202.85万元。现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剖面技术领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山东省科技厅“土壤质量提升”创新团队成员,担任10余种SCI收录刊物的审稿专家。已发表学术论文51篇;授权发明、实用新型专利4项。


优化研究生培养条件,因材施教,切实提升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诚信和学术、实践创新能力,指导的研究生获得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山东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山东农业大学优秀实践成果奖等多项荣誉称号,并以第一作者在土壤学顶级期刊《SoilBiology & Biochemistry》发表论文。加强对研究生人文关怀,积极引导研究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已指导4届毕业生的就业率100%,并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李永峰


李永峰,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木材化学与改性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


在教学上,主讲的《木材改性》课程被遴选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3.4)、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2021.7),该课程被先后建成为我校首批慕课课程(2015年)和山东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2017年),获全国生态文明信息化教学成果三等奖(2018年);荣获全国高校农林类专业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2017年)和山东农业大学第五届青年教师讲课技能比赛一等奖(2013年)。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木材改性》课程改革研究)1项(2021年),被聘为国家林草局院校教材建设库专家(2020.1-2024.12)。


在科研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山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项目等课题十余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60余篇,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22项,技术转让并产业化应用4项,获新产品3项,参与制定林业行业、团体标准4项,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林业产业创新奖(地板业)三等奖各1项。被评为国家林草局林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1年)、山东省林业科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2018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2020年)、江苏省“双创人才”(2015年)。


担任中国林学会生物质材料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林学会青工委常务委员、中国纤维素行业协会专家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林草局木材节约利用国家创新联盟理事、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木材保护与改性产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木材涂料与涂装国家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Applied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和《林业科学》等国内外期刊编委。荣获山东农业大学“青年岗位能手标兵”荣誉称号。


马琳


马琳,林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导师以来,始终以自身行动践行立德树人、担当作为的神圣职责,2023年师德师风考核和年度考核优秀,获评2023年度“林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设计和学生日常培养。主讲课程获山东农业大学优秀课程思政设计二等奖,本人获评“山东农业大学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在与学生日常交流中,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厚植爱国情怀,并内化为日常学习、科研的不竭动力,学生获评“山东农业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山东农业大学优秀社会实践个人”、“林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注重学生学术、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高水平学术会议,不断拓宽研究视野,创新研究方法。采取“传帮带”形式,各年级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叉研究,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1篇毕业论文盲审结果为优秀(双A),1篇毕业论文获2022年度山东省大学生优秀风景园林设计竞赛三等奖,1名毕业生获济宁市园林绿化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个人一等奖和“济宁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教导学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始终秉承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道德,坚持通过政治学习和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所培养研究生没有发生一件违背学术道德、科学伦理的事情。


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学生真心呵护、宽严适度,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每位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配置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研究方法体系,加强科研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同时在思想上、生活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爱护和引导。


郑成淑


郑成淑,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自2005年担任研究生导师以来,树立为人师表典范,怀着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人格风范引领研究生成长成才。一片丹心育桃李。


郑成淑教授在科研工作上始终保持着忠诚和热爱,她认为只有自己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才能为研究生课堂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和钻研兴趣。她借助自己主持的国家级、国际及省部级科研项目,为研究生提供科研平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长学生学识,培养研究生在科研创新之路上不断勇攀高峰的动力和毅力。她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后正在全国不同的科研、教学、产业等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郑成淑教授在实验操作方面,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她制定一系列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则,并安排专人负责。她要求学生听从负责人的指挥,避免仪器操作过程中不必要的错误和潜在危险。但是,在生活中,郑成淑更愿意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们相处,拉近与学生的距离。2021年郑成淑招收了一名耳朵失聪的女研究生,为了让她不被特殊化,找到学习和生活的自信,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从学习、科研、生活等方方面面细致入微的关照;2022年1名研究生在医院住院治疗时,她慷慨解囊救济学生度过了艰难的一段时间,让研究生感受到实验室大家庭的温暖;当有些学生的亲人或家属遭受意外伤害导致过度悲伤而影响学习和生活时,她同样无私地给于经济和精神上的关照和体贴。她经常说:“作为导师,不仅要做到学习专业上的导师,还要做到生活上的益友,给于学生充足的关爱和肯定。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能够幸福快乐成长,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郑成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


姚玉新


姚玉新,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葡萄种质创新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现任中国园艺学会青年联合会副理事长、山东省果品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遗传育种岗位专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山东省“乡村好青年导师服务团”成员。指导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研究生39人,与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山东省葡萄研究院、山东莒县葡萄科技小院等开展联合育人,成效显著,2名研究生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多人获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优秀学术创新奖,在《Horticulture Research》等刊物发表文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良种工程等省级项目5项。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Food Chemistry》等刊物发表文章50余篇。授权国际发明专利3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登记葡萄新品种2个,其中优质多抗葡萄新品种‘健红1号’实现山东地区免埋土栽培,农药使用量降低30%。研发推广了“褪黑素提升葡萄果实香气”“超敏蛋白制备及葡萄抗病应用”等关键技术。参与制定了“葡萄硬枝机械嫁接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等团体标准。社会服务贡献突出,被山东省农技协、烟台市农业农村局、金乡街道等聘为专家顾问。承担了“功能基因组学”“园艺学综述讨论”等研究生课程,指导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完成山东农业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2项,建设研究生教学案例库1个,参与山东省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创新创业实践》建设,建设慕课1门。参编十三五规划教材3部,其他学术著作2部。曾获泰安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山东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青年岗位能手、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姜世金


姜世金,动物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本科、硕士和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现任山东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兽医学一级学科负责人,山东省人兽共患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物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动物疫病净化评估专家,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二十余项,获山东省科学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及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各1项,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80余篇。


主讲《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和《兽医分子生物学》等本科课程,《兽医生物技术》、《现代免疫学》等硕士生课程和《病原感染与免疫调控》、《预防兽医学专题》等博士生课程,向学生传授最前沿的研究进展,传播先进的动物疫病防控理念,获得学生好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和总结教学方法,积极参与教材编写,副主编国家级研究生统编教材《高级动物传染病学》。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


共指导研究生142名,现已毕业123名,其中15人获得“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称号,14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15人已博士毕业进人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指导的研究生获得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指导的两名硕士研究生分别于2015年和2018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在美国和荷兰的著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目前已在美国NIH和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医学中心就职。培养的1名博士研究生2022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目前在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医学中心进行联合培养。2024年指导的6名硕士毕业生中5人录取为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研究生。


李显耀


李显耀,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常务理事、动物福利与健康养殖学分会常务理事、家禽学分会理事、畜禽遗传标记学分会理事、山东省家禽产业创新团队副首席。讲授《动物生物技术专题》《现代分子生物学进展》《生物信息学》《牧场经营与管理专题》等课程。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山东省一流课程1项。


作为研究生指导教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依法履行导师职责。谨记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做好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积极承担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规范训练、创新能力培养等职责等。截至到2024年共完成培养研究生36人,34人获硕士学位,2人获博士学位。所培养研究生在企事业单位尽职尽责,成绩优异,得到单位的认同。荣获2024年山东农业大学教学名师。


坚守科研主线,主要从事家禽遗传育种、功能基因组以及地方家禽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和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在行业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35篇,授权国内外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1项,主编或参编书4部。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山东省畜牧兽医学会先进科技工作者。


积极打造科研团队,组织团队有效协同开展工作,致力于山东省家禽育种和健康养殖,开展山东省家禽品种资源开发利用、新品种培育和健康养殖技术研发和推广,为山东省由家禽养殖大省向家禽养殖强省转型升级,提高山东省家禽种业地位做出应有贡献。


刘平


刘平,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农业装备智能化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动化”专业负责人、淄博英才计划科技创新人才,兼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委员,山东省农业机械学会常务理事,荣获山东农业大学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称号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等。


在科研方面,主要开展农业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和特别资助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2项(累计经费2000余万元),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3篇,其中中科院分区一区Top论文43篇,授权发明专利18项,登记软件著作权7项,4项成果转化应用。利用开发的智能育种技术辅助育成小麦品种2个,创制的“智能高效拱棚插架覆膜一体机”,获国际智能农机大赛一等奖,山东省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


在教学方面,主持参与国家或省部级教研课题4项,发表教研论文3篇,获省部级教师讲课比赛奖项4次,参编教材1部。


在科研竞赛方面,指导学生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竞赛奖项14项,荣获国家级竞赛优秀指导教师2项,省级优秀指导教师5项,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库。


在人才培养方面,作为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30余名(其中博士研究生5名),其中1人获得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奖,1人获得山东农业大学优秀学术创新奖一等奖,多人获得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指导的硕士研究生1人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进入国家税务总局洛川县税务局工作并评选为先进工作者,荣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和优秀公务员嘉奖;1人通过山东省常规选调生考试进入单县人民政府工作;1人通过人才引进进入平阴县人才发展中心工作;6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多人入职企业并评选为“优秀员工”。指导的博士研究生2人已顺利毕业并获得学位,目前在山东农业大学和山东交通学院工作。


张开兴


张开兴,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国立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农业装备创新设计产业联盟委员、农业机械学报青年编委、江苏省双创人才、山东省计量测试学会委员、日照市智能化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日照市/泰安市企业科技副总。


坚守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科研工作全过程。承担3门博士生/硕士生课程教学工作,年平均指导研究生工作量300学时,学生评教成绩位于学院前列,学校最好教学排名第10名;累计指导毕业研究生近30名,其中5名研究生在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攻读博士学位,10名研究生在高等院所、县市职能部门等事业单位工作,12名研究生在中国移动、山东港口集团、潍柴雷沃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


研思奋进,潜心教学科研创新。教学坚持“创新”、“互动”、“协作”,主持立项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等省级教研与改革项目4项,首位获山东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科研和产业结合,主持立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索引论文45篇,获国家专利28项、软件著作权30项,首位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科创之星”等奖励。


身体力行,做研究生成长成才引路人。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20余名研究生提供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中科院、中国航天集团等开展创新实践和学术交流机会;关心研究生身心健康,引导他们养成运动、感恩互助、逆境自信的积极心理思维,累计为50余名学生进行了心理辅导。指导的研究生3人获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称号、2人获国家奖学金、1人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22年被学生评为山东农业大学第八届学生心目中的十大优秀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周玉玺


周玉玺,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院长,兼任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农经学会常务副理事、山东省管理学会农业经济管理主任委员。


从教以来,他始终谨遵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的殷殷嘱托,始终以“四有”好老师标准要求自己,率先垂范,积极争做农大精神的倡导者、践行者和示范者,努力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教书育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积极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广大师生的高度好评。


任研究生导师20余年,坚持立德铸魂,做好思政育人专业育才的践行者;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好知农爱农新型农业人才的培育者,指导毕业研究生85余人,在读研究生27人,10余人获国家奖学金奖励,多人获省优秀毕业研究生荣誉称号,在《中国农村观察》《经济地理》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获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校“十佳”研究生导学团队、校“最美教师”等称号。潜心钻研,做好学术立身的示范者,先后主持或参与(第2位)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基金、省教改项目等1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第2位)、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第2位)、三等奖1项,省政府决策咨询奖三等奖1项(第2位);在《光明日报》《大众日报》《中国水利报》《自然资源学报》等报刊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王洪生


王洪生,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作为学生的导师,王洪生老师始终坚持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农情怀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学位点建设上认真负责,高质量完成培养方案修订与学位点评估等各项工作;坚持教学改革,致力于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和实地调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国家农村发展、农村金融的实际状况,在案例教学与科研指导上,带领团队屡获殊荣,共有140余篇案例在全国金融教指委、中国管理案例中心入库或者获奖,获得教育部优秀案例教师等荣誉称号;


在培养学生的学术道德方面,始终坚守底线,以身作则。在组会上经常向学生强调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告诫学生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杜绝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通过组织学术诚信教育、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学术道德的内涵和意义。在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下,师门的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扎实的学术研究方法,更养成了良好的学术道德风尚。同时,坚持培养学生的学术和实践创新能力。除了在科研中的指导,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研究生的人文关怀。在繁忙的科研与教学之余,注重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困难,并尽力提供帮助。在春节、中秋节以及临近毕业之际,都会通过组织师门团建活动,让学生们深入交流,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和谐,也让学生在科研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坚持培养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重视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鼓励学生及时总结当下的科研进展,反思不足并作出未来规划。在悉心指导下,师门学生在学术上取得了显著进步,发表了《供应链金融如何影响涉农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供应链金融下农业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研究》等多篇高质量论文。


徐志祥


徐志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承担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0多项。先后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96篇,其中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Food Chemistry》等一区TOP期刊上发表论文34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2件,主编、副主编规划教材4部。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励10项。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育人成效显著。学生眼中的徐老师是一个耐心细致、谆谆善诱的教育和科研工作者。“当在实验上遇到问题没法进行下去的时候,我们喜欢找老师讨论,老师会耐心的帮我们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徐老师每年都会带我们出去参加大型的国际、国内的重要学术会议,以提升我们的学术水平。正是由于徐老师采取的引导式培养方式,让我们更加鼓足了干劲,增加了对科研的热情和积极性,也让我们获得了更多科研成果。作为徐老师的学生,我们真的很幸运,也很骄傲!”


在高校教师岗位无私奉献的十数年中,他自觉肩负起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时代重任,并结出累累硕果。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60余人,其中17人考取江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博士,2人到美国麻省大学阿姆斯特分校、日本九州大学攻读博士;培养博士研究生3人。所指导的研究生有13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14人被评为省级、校级优秀毕业生,1人荣获省高校研究生党员标兵荣誉称号,1人获得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1篇博士论文、2篇硕士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本人先后荣获山东农业大学“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


张仁堂


张仁堂,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导师以来,积极带领研究生学习和实践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在实际工作中,以身作则,积极履行好泰安市政协委员与乐陵市政协委员的职责。先后被评为泰安市新时代最美政协人、乐陵市最美政协委员、泰山最美职工等。用实际行动感染研究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做到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奋斗终生。


注重提高课堂教学与科研水平助推研究生高质量培养。认真做好《现代果蔬加工工程》课程的教学工作,积极研究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及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灵活多变的方式,提高研究生学习兴趣,夯实课题研究基础。先后完成和立项省级、校级研究生教研项目5项,发表教研论文3篇。引导研究生能够聚焦产业发展存在的卡脖子技术难题。近年来,带领团队开展了红枣固态发酵黑化加工关键技术及健康功能新产品开发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团队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课题20余项,立项经费达到3000多万元。从事红枣研究十年来,先后鉴定验收成果4项,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布团体标准8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16篇。成果分别在乐陵、宁阳、陕西佳县、新疆等进行转化,带动红枣产业产值增加20亿元以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搭建多元化平台增加研究生培养渠道。近年来,先后搭建了乐陵市健康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宁阳大枣产业研究院及山东乐陵金丝小枣科技小院等平台。先后有21名研究生入驻新平台,其中12名已经顺利高效的完成了研究生科研课题并毕业。我校与乐陵市人民政府的合作案例被全国第五届乡村振兴实践案例比赛评为一等奖并作典型发言。


坚持校内校外双循环培养提升研究生视野。力争每位研究生都有机会在省内或国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到生产一线进行实践操作。带领研究生团队在2024年全国研究生乡村振兴案例大赛中获得银奖。


姜红花


姜红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智慧农业特色实验室主任,国家一流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主任,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点导师组组长、《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等知名期刊审稿专家,山东农业大学十佳班主任、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从事人工智能、农业信息化及智能装备研究,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30多项,发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论文40余篇;获授权专利12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授权软件著作权32项。指导学生荣获山东省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研究生优秀论文、校级研究生优秀实践报告一等奖。


忠诚教育,精研教学,育英成才,勤勉奉献。姜红花教授自2000年任教以来,立志成为一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人民教师,把自己选定的教育事业看作人生成功最重要的基础,把坚持终生学习定为自己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基本生活原则,努力使自己成为国家需要的、学生爱戴的教育工作者。主持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研课题2项、校级教学研究课题3项、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高等农业教育》期刊发表教育核心论文5篇。


求真务实,深耕科研,创新驱动,提升能力。坚持将研究的触角深入田间地头,将论文写在广袤的大地上,让科研成果真正服务于农业生产,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和深度融合。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顶刊5篇。研发的果园变量风送式喷雾机和V型防飘喷雾机科研成果荣获省级一等奖,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教书育人,师德典范,创新培养,成果丰硕。姜红花教授注重学生创新培养,研究探索了基于数智驱动的“一体双线三全四链”工程硕士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指导研究生7年来,培养研究生20余人,其中省级优秀毕业生3个,校级优秀毕业生13人;指导学生竞赛荣获国赛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10项。


李秀义


李秀义,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是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科教培复合人才,是山东省高校青创科技团队“新时代乡村治理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带头组建的公共管理学院新时代乡村治理政策宣讲团队获得2024年山东农业大学青年文明号。长期从事城乡基层治理创新和社区公共服务自治共建创新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年度一般项目《国家村庄关系与村庄公共物品供给集体行动困境破解》、山东省高校“青创科技计划”团队项目等多项;在《农业经济管理》、《图书馆工作与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和《中国社区报》等高质量报刊发文多篇;主持或参编著作多部;获泰安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注重教书育人,主讲《城乡基层治理前沿》等课程受到学生喜爱。

担任泰安市社科专家、泰安市民政局专家、泰安市长期照护协会会长、山东社会学学会理事、山东省应用统计学会常务理事等兼职。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给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山东省政协、山东省委组织部、泰安市民政局等多部门提供报告和咨询服务,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理论节目《理响中国》专家嘉宾;承担多项横向课题。


积极参与学校和学院中心工作,认真参与“万名学子联万村,我为家乡做贡献”大调研活动,是大调研分报告主要撰写人之一;组建了泰安市王林坡村全面乡村振兴科技小院;组建三个乡村振兴服务驿站。


关心爱护研究生,经常性开展谈话等交流互动。注重对研究生人文关怀,有的学生个人生活遇到困难,本人都会在经济和精神上进行帮扶和鼓励,为学生化解心理和生活困境。要求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师生从未出现过学术问题。通过各种方式提升所带研究生学术和实践创新能力,2022年指导研究生获得第二届山东高校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案例大赛三等奖,这是山东农业大学MPA研究生培养中首次获得此类奖项;2024年指导研究生又获得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优秀奖等奖项,实现新的突破。


高峥


高峥,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导师以来,始终坚守初心,用责任和担当践行研究生导师使命,切实把思政工作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导学生勇于担当时代责任,将青春“小我”融入到强国“大我”之中。坚持“一周一谈心”,准确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实现心理零问题。坚守育人初心,个人获评山东省创新创业教育导师,获学校最美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五四青年岗位能手、十佳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严谨治学,诲人不倦,育有本领才干之青年。加强学术交流,面向研究生组织微生物组workshop,组织筹办植物养分调控与高效利用国际研讨会等学术会议,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创新“本-研一体化”协同培养模式,接纳本科生推免7人,指导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7篇。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学生获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挑战杯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等;个人获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十周年先进个人、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金牌指导教师等。严谨治学,课题组所有学术型研究生均发表SCI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项目23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23.7,10以上论文5篇;任国际期刊iMeta青年编委;主编、副主编教材3部。


因材施教,精心铸魂,育有情怀担当之青年。坚持“三全育人”原则,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关心帮助每位研究生。指导硕博士研究生44人,包括毕业29人,5人获国家奖学金,4人获省级优秀毕业生,2人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学生,1人获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1人获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获热心肠奖学金,2人获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和“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名博士毕业生均入职省属重点高校聘副教授,11名硕士在德国马普所、中山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院所攻读博士学位。毕业生广布全国各地,砥砺前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丁延芹


丁延芹,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导师以来,始终坚持教书育人,努力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量身打造每位同学的培养计划、制定研究方案,充分挖掘学生的学术潜力,培养学术能力、创新能力,提升学术自信,实现因人制宜的个性化培养。毕业研究生53人,从事微生物学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团队围绕土壤障碍问题,开展新型微生物肥料创制和农业微生物技术研究,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和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20多项课题。指导研究生发表论文80多篇,授权专利15件。带领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进行会议交流,拓展学术思维;深入企业,锻炼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如陈代红、徐国辉和梁嘉兴同学分别于山东农大肥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新泰市天信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完成研究生论文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言一行,树立榜样。潜移默化的将学术精神厚植于学生心中,自己对科研的热情、学术的严谨,也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长远的影响,激发了不少学生对学术的追求。如李正华、邴辉、李旭健、程齐等同学硕士毕业后分别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985高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近1/4的毕业研究生选择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如李正华和赵东英在德州学院,李慧在山东农业大学,王西祥、祁国振、胡秀娜和吴棣等学生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均获得省级奖励和荣誉。


夯实基础,激发创新能力。毕业后发挥专业优势,学以致用,在企业中成长为总经理、技术研发总监等优秀人才。如宋洪宁,高级工程师,山东泰山生力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文铜,山东省轻工行业首席技师,山东泰山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靳志刚,任鲁抗赛特公司总经理;陈涛,任山东奥维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亦师亦亲亦友,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及时化解;努力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做好学生的探路者和引路人。


张俊鹏


张俊鹏,水利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水利水电工程“3+2”专业负责人、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主要负责人、山东省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主要从事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盐碱地水盐调控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学方面,为研究生讲授《灌排理论与技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中水分运移理论》和《水利工程专题》等3门课程,承担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1项;科研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主持横向课题8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授权专利2件,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制定地方标准/主推技术4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篇,主编/副主编出版著作3部。自2017年以来,共指导研究生25名,已毕业16名、在读9名,1人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人获山东省优秀毕业生。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模范遵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爱岗敬业,工作认真负责。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坚持“教研结合+工农融合”,取得良好实效;遵循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理念,统筹安排实践与科研活动,强化学术指导;注重培养研究生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严格遵守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严把论文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注重研究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德施教、以德立学、以德立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指导的研究生身心健康、吃苦耐劳,政治过硬、人品过硬、能力过硬。研究生在读期间能够取得丰硕科研和实践成果,毕业时就业(升学)率100%。


解加卓


解加卓,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新型环境友好型生物基/全生物降解缓控释肥的研制与应用等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课题8项(154万),参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5项;获全国创新创业优秀博士后、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博士优秀毕业论文等奖励31项;授权国家专利11件(第一位次4件),受理7件,参编著作1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9篇,被引781次,高被引论文1篇,其中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ACS Nano”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发表论文16篇,SCI一区8篇,IF>10论文3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5.211;相关成果被科技日报、大众日报、高分子科学前沿等1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被金正大、植知源、农大肥业等5家公司聘为技术顾问、青岛市“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合作专家、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编委。


近三年指导研究生发表SCI一区论文2篇、二区1篇,协助课题组老师指导研究生首位发表一区3篇、二区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件(导师首位),受理1件;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项、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奖1项、山东省优秀毕业生1项;指导研究生获山东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1)、全国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等6项;指导研究生主持山东省大学生课题6项,获泰安市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山东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2项、金正大聚才奖学金1项、一等学业奖学金3项、研究生中期考核优秀2项、优秀共青团员1项,2名研究生加入中国共产党,23年暑期4名研究生参加暑期大调研,其中《练就兴农本领,献身乡村振兴——伏山镇“万名学子联万村,我为家乡做贡献”调研报告》被评为优秀调研报告,调研小组被评为优秀调研小组。


任凤琴


任凤琴,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第三届全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成员。从教二十余年,躬耕教研一线,授业解惑,倍道而进。


笃定信念,以身示范。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躬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生培养。目前主持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1门、全省大中小思政课“金课”1门。主讲《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等三门课程等,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研究项目等26项,主编《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等3部,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63篇。获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山东农业大学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巾帼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勇于攀登,授业传道。她率先垂范,大胆进行教学改革,负责的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通过线上线下、课堂内外,专题报告以及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打通教学中不同要素的内在壁垒,使理论与实践贯通融合。她悉心指导学生开展系统性及创新性研究,形成多篇研究论文发表在国内知名期刊,平均每个研究生发表5-6篇论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整体科研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毕业后进入高校或者继续深造读博,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以德育人,启智润心。她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和创作。严格遵守“导师负责制”,帮助学生制定清晰而具体的计划,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给予指导和支持,确保学生了解所需完成的任务、时间表以及相关资源。学生发表的每一篇论文都经过她与学生多轮交流和修改,并及时纠正学生在创作中的出现的各种问题完成。通过系列的学术交流与考证,帮助学生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术道德规范,以德育人,启智润心,全力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未来,坚持孜孜不倦为师路,矢志不渝教书人,力争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往期推荐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来源:研究生处

通讯员:汪恺

编辑:杜一民 王诗慧
审校:胡学俭 李庆亮 张钦龙 赵然

登高必自

-山东农大融媒体中心出品-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号:sdauxcb
新浪微博:@山东农业大学
投稿信箱:sdaunewmedia@163.com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山东农业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