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姚曦】中国对外开放40年的总体收益

1)对外开放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并非仅仅是外部市场需求扩大所拉动的GDP增长,而是对于技术进步、生产要素积累等长期经济增长能力的全方位促进。

2)如果关上开放的大门,回到封闭状态,中国的国民真实收入在2000-2014年间会比现实中平均降低约79.2%。中间品贸易的技术溢出、规模经济和资源配置效率优化是对外开放作用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传导途径。

3)在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以外,对外开放通过促进制度进步和倒逼改革,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


 

2018年以来,中美经贸冲突不断,全球化趋势不确定性增加,国际经贸规则体系面临重构。2020年伊始,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更是给全球化蒙上了一层阴影。改革开放40年之际,中国经济又重新站在了重大抉择的路口。深入思考这一问题,“对外开放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到底是什么”,以史为鉴、继往开来,意义重大。希望对外开放40年带给中国的经验和财富,成为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的勇气之源、智慧之泉。

一、对外开放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并非仅仅是外部市场需求扩大所拉动的GDP增长,而是对于技术进步、生产要素积累等长期经济增长能力的全方位促进。

人们常说,“投资、消费、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大多数人对于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思考,就是从这句话开始的。但事实上改革开放40年来,相比于投资和消费,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相当有限,即使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外贸增长最快的年份中(2002-2008),净出口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仅为9.88%,而同时期投资和消费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7.55%和42.57%。

短期需求分析框架无法解释对外开放对于中国经济维持了40年高速发展的真实价值,在理解长期经济增长时,从供给侧出发的经济增长理论是更为合适的分析框架。从长期的供给视角来看,对外开放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归根结底是对技术进步、生产要素积累等长期经济增长能力的促进。

技术进步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引进外国技术,在出口中学,在进口中学,在外商直接投资中学,并结合自身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充分发挥了“后发优势”,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外贸结构也得到大幅提升。此外,对外开放对于中国的人力资本提升、物资资本积累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如果关上开放的大门,回到封闭状态,中国的国民真实收入在2000-2014年间会比现实中平均降低约79.2%。中间品贸易的技术溢出、规模经济和资源配置效率优化是对外开放作用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传导途径。

对外开放会通过以下途径来增进一国福利:1)分工深化;2)规模经济;3)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效率;4)进口中间品的技术溢出效应;5)出口干中学效应;6)满足消费的多样化偏好;7)竞争加剧降低产品价格加成。如果关上开放的大门,上述所有途径都会关闭,一国以国民真实收入表示的福利将会下降多少呢?诚然,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极端状态完全不会出现,但却是一个有益的思考参照点。

我们测算了2000-2014年中国对外开放的福利效应。在测算方法上,本章采用了基于引力模型的数量贸易模型,与传统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相比,该模型最大的好处是其简洁性、透明性以及与多个贸易理论模型的兼容性,这些特质使得本章得以根据不同贸易模型下福利效应的相对关系,探讨贸易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各种机制,及其相对重要性。结果见表1。

结果显示,在多部门、有中间品贸易、引入企业异质性的垄断竞争贸易模型下,中国经济如果回到封闭状态,国民真实收入在2000-2014年间将平均下降约79.2%。由此可见,对外开放对于中国经济确实意义重大。

此外,在贸易模型中引入中间品贸易、规模经济和企业异质性时,会使得福利效应大幅提升。中间品进口所代表的是其包含的新技术和投入品成本的下降,而规模经济的引入则会放大这一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经济仍然大幅受益于技术引进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而企业异质性的引入,使得模型得以捕捉由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带来的福利效应。从时间上看,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外贸的快速增长,中国从对外开放中所获得的福利效应也呈现上升趋势,并在2007年达到顶峰。

三、对外开放通过促进制度进步和倒逼改革,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

1978年以来,对外开放在促进制度进步和倒逼改革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对于制度的建设和改革,中国采取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态度,正是在制度创新上的弹性和活力,使得中国的制度建设能够不断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动,并促进经济不断发展。

中国的对外开放在一系列制度安排下有条不紊地推进,同时也反过来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制度进步。最为显著的一个事例,就是中国于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对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产生的巨大而积极的影响。进入新时期,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对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选摘自《中国对外开放40年》第二篇第三章。《中国对外开放40年》系“中国经济改革开放40年系列丛书” [总主编 蔡昉] 之一,张宇燕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





主编简介
张宇燕(1960-),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外交部国际经济金融咨询委员会委员,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新兴经济体研究会会长。





延伸阅读:
【张宇燕 徐秀军】  坚持对外开放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张宇燕】 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逻辑

【访 谈】  张宇燕:构建开放新格局

【姚枝仲】 推动全面开放,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专 访】  张宇燕:世界将受益于中国全面开放

【专 访】  张宇燕: 如何理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张 琳】  海南设立自贸区,中国再释改革开放重磅信号

【苏庆义  张淼】 中国扩大开放四项重大举措的影响

【徐秀军】  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张明】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国际收支的演变历程、发展趋势与政策涵义


欢迎关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微信公众号,请微信搜索“iwepcass”或“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发文章不代表作者所在机构的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