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索争鸣】曲如晓:来华留学教育对生源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发展中国家的数据

曲如晓 高校教育管理
2024-09-23



01

作者简介

曲如晓,教授,经济学博士,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



02

引用本文

曲如晓,董敏.来华留学教育对生源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发展中国家的数据[J].高校教育管理,2023,17(3):111-124.



03

摘要

基于2000—2018年82个发展中国家的来华留学生数据,本研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来华留学教育对生源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来华留学教育对生源国技术进步具有稳健的促进作用;通过人力资本效应和社会关系网络效应促进生源国技术进步;从来华留学教育中获益较大的是收入水平较低以及与中国地理距离、技术距离和文化距离较近的国家;学历生和非学历生对生源国技术进步均具有促进效应,非学历生对生源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更大。为此,我国要通过来华留学教育提升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拓宽来华留学项目,鼓励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长短期项目;完善留学教育培养模式,提供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重视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善国际学生生源结构,优化不同培养层次来华留学生比例。



04

关键词

留学教育;来华留学生;技术进步;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效应;社会关系网络效应;地理距离;技术距离;文化距离

一、问题提出

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学教育作为国际合作以及人才交流的主要渠道,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点之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留学教育,尤其是来华留学教育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仅有5.22万名来华留学生,而2018年来华留学生数量迅速增长到49.22万名,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3.28%。从2016年起,我国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留学目的地国,其中77%的来华留学生来自发展中国家。

作为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华留学教育不仅推动了中国理念、制度、文化等的海外传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形象,促进了文化交流互鉴和民心相通,而且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了一批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化技能人才,扩大了当地技术人才储备规模,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如何充分发挥来华留学教育的经济技术作用,已成为我国推进全球发展倡议落地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

帕克(Jungsoo Park)最早对留学生和国家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探索,认为国际学生流动可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在此基础上,列(Thanh Le)等的实证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国际学生回流可以通过技术溢出推动各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但这些研究都未关注国际学生影响国家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随着来华留学教育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学者们围绕来华留学生的经济技术效应进行了诸多探索,主要分为对东道国和生源国的影响两个方面。对东道国的影响方面,薛海平等使用2003—2018年数据,证实了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对生源国的影响方面,谷媛媛等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现中国的留学教育可以显著减少生源国的贫困人口数量,缓解生源国的贫困问题。魏浩等的研究则表明,来华留学生对亚洲和非洲国家存在经济增长效应,对其他国家则没有显著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已有学者关注到留学教育对生源国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但在当下我国继续大力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和来华留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尚未有文献将来华留学教育对生源国,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影响作为关注点,采用因果推断方法系统分析和检验其中的作用机理。因此,本研究以2000—2018年中国与82个发展中国家的双边数据为样本,探究来华留学教育能否推动生源国技术进步,分析来华留学教育影响生源国技术进步的内在机制,以期为我国进一步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坚定不移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及助力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支持。


二、来华留学教育推动生源国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

作为关乎国家经济增长的热点问题,技术进步的相关文献比较丰富,相关研究也较为成熟。目前学界普遍认为,一国的技术进步除了受到本国要素禀赋的影响外,国际技术溢出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技术进步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际技术溢出决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已证实,技术溢出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国家技术进步。从国际技术溢出的引发机制来看,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国际研发合作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主要路径和方式,能够通过技术溢出促进技术进步。随着世界各国由最初的贸易、投资和科技合作向更深层次的人文领域延伸,国际人才流动的技术溢出效应也引起了学界关注。现有研究发现,国际人才作为知识和技能的载体,在不同空间之间流动可以通过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影响到区域之间的技术传播,推动技术在国家之间转移溢出,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通过上述文献梳理可以看出,推动国家技术进步的动力来源是本国的要素禀赋和国际技术溢出。其中,国际技术溢出的主要途径包括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国际研发合作以及人力资本,而留学教育能够为生源国带来充足的人力资本和社会关系网络资源。来华留学教育一方面可以通过人力资本效应,增加生源国人力资本存量,提高生源国人力资本质量,进而推动生源国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效应吸引外资、扩大贸易规模、促进研发合作,推动生源国技术进步(见图1)。

(一)留学教育的人力资本效应

科技创新与技术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一个国家技术能力的提升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的积累,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留学生是具有先进知识技术和国际文化背景的人力资本,可以作为知识技术和技能经验等隐性知识的载体,通过国际流动推动知识和技术等非物质资本的传播与转移,提升生源国技术水平。因此,留学教育可以通过人力资本效应促进生源国技术进步。

一方面,留学教育可以增加生源国的人力资本存量。留学教育作为一种跨国流动教育形式,增加了生源国高水平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其带来的潜在人力资本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源国技术劳动力短缺问题。同时,具有海外背景和国际视野的留学生群体在工作中通常会获得更多的薪酬回报和发展机会,与本土人员形成竞争态势,进而刺激本土人员加大教育投入,增强自身竞争力,加快生源国人力资本积累。

另一方面,留学教育能够提高生源国人力资本质量。留学生因接受多元化语言教学和留学国家文化课程教育培养,不仅具有本国文化价值观,而且会受到留学目的国文化价值的影响。留学经历能够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专业知识+外语技能+跨文化素养”的高素质综合性创新型人才,这些人才对生源国而言是重要的跨文化人力资本。此外,作为创新型人才,留学生回国后可以将知识、技能与经验传递给本土企业,提高生源国的人力资本质量。因此,拥有知识、技术和创意的留学生能够为生源国实施创新和科技发展战略提供人力支撑,促进生源国技术进步。

(二)留学教育的社会关系网络效应

“关系”作为一种基于人际的非正式网络,在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技术知识,尤其是某些隐性知识,只有通过个人互动,特别是面对面的互动,才能完全转移。留学生作为沟通和联系的纽带,在生源国人员与海外人员之间形成人际交往互动的社会关系网络,不仅可以降低双边信任风险,打破文化壁垒,加强国际商务往来,为生源国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物质资本,而且能够推进国家间的学术交流和研发合作,加快技术知识传播。因此,以社会关系网络为桥梁,留学教育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贸易规模和促进研发合作等途径推动生源国技术进步。

1.吸引外资。国际人员流动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会影响企业对外投资决策,推动企业“走出去”进行对外投资。有关国际教育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表明,国际学生在大学期间发展的教育关系也是一种关系网络,这种建立在友谊、相互信任和对母校依恋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可以为生源国吸引来自东道国的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国际技术扩散的主要路径,使本土企业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外部技术,通过模仿学习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此外,外商直接投资还能够加剧本土市场竞争,导致研发能力较弱、生产力水平较低的企业被淘汰,从而激发生源国企业进行自主研发。因此,留学教育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效应可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促进生源国技术进步。

2.扩大贸易规模。根据贸易理论的引力模型,贸易成本不仅包含运输成本、关税成本等显性经济成本,而且包含语言障碍、文化鸿沟和制度差异等隐性信息成本。经济主体的信息不对称会阻碍双边贸易,而跨国关系网络能够提供相关贸易信息,降低合同执行的潜在风险,促进国际贸易顺利开展。通过社会关系网络,留学生能够有效传递两国的社会经济信息,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减少文化和制度差异带来的贸易摩擦,创造更多贸易机会。国际贸易是技术扩散的主要渠道之一,贸易商品和服务中包含了先进的知识与技术,一国通过模仿、学习、吸收与转化,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国际先进技术。此外,国际贸易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低价高质的中间品,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利润,使企业能够在研发与创新环节投入更多的人力与资本以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因此,留学教育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效应可以扩大国际贸易规模,促进生源国技术进步。

3.促进研发合作。国际研发合作能够使海外研发主体通过合作交流获得国际先进的知识技术,增加知识储备,提升创新绩效,进而创造更多知识,提高研发主体的技术能力。留学生与留学国家之间建立的社会关系网络能够通过开展联合研究、学术研讨与交流等方式增强母国和中国的交流与互信,促进国际研发合作,加速知识的生产和转移。因此,留学教育可以通过社会网络效应促进国际研发合作,推动生源国技术进步。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数据说明

本研究主要研究来华留学教育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影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分类标准,并结合IMF《2020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的国家类别,目前世界上共有156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其中142个向中国派遣了留学生。经数据匹配并剔除数据缺失的部分国家后,本研究最终得到82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样本,研究时间段为2000—2018年。本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WDI)、《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Penn World Table 10.0》以及OEC数据网站。

(二)计量模型与变量选取

1.计量模型设定。为检验来华留学教育是否促进了生源国技术进步,本研究借鉴奥塔维亚诺(Gianmarco Ottaviano)等的研究,选取国家技术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发展中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2.变量选取。一是被解释变量——国家技术水平,用经济复杂度指数(The Economic Complexity Index,ECI)表示。豪斯曼(Ricardo Hausmann)等认为,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体现在其生产、出口产品的种类和复杂度上,产品本身可以综合反映该国所拥有的研发设计、生产技术和工艺创新等众多生产性知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伊达尔戈(César A. Hidalgo)等构建了测算经济复杂度的方法,并将这一指标(ECI)作为国家技术水平的代理变量。经济复杂度指标包含产品多样性和国家普遍性两个维度的能力信息。产品多样性衡量一个国家能够出口的产品数量;国家普遍性衡量出口特定产品的国家数量。只有少数经济体能够出口的产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而生产更加多样化的产品需要更多的技术。因此,ECI越大,代表该国的技术水平越高。与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标相比,ECI综合反映了经济的复杂性,代表一国可获得的生产性知识数量和技术能力。因此,本研究采用ECI作为国家技术进步的代理变量。

二是核心解释变量——来华留学生规模,用来华留学生占母国人口的比重来衡量。该指标可以反映母国接触到来华留学生的可能性。此外,本研究还将来华留学生细分为学历和非学历来华留学生,以研究不同类别留学生对生源国技术进步的差异化影响。

三是控制变量。本研究旨在研究来华留学教育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影响,为尽可能排除其他影响因素的干扰,需要在模型中加入控制变量。控制变量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劳动力规模、资本存量、产业结构、人口密度以及出国留学生总规模。本研究选取以上变量的原因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以及产业结构会影响到本国的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开放水平是影响国际技术溢出的主要因素,劳动力规模和资本存量则是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组成要素。因此,我们需要控制这些指标对生源国技术进步可能造成的影响。此外,为了识别国际学生流动的技术进步效应是来自来华留学教育还是其他国家,本研究还控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国留学生总规模。

综合以上分析,为尽可能避免遗漏变量导致的结果偏误问题,本研究控制了如下变量。①经济发展水平(Econ),用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以2015年不变美元计价)来衡量。②对外开放水平(Trade),用进出口贸易占GDP比重来衡量。③外商直接投资(FDI),用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来衡量。④劳动力规模(Labor),用15岁及以上劳动力供应量表示。⑤资本存量(KStock),采用不变美元的资本存量数据来衡量。⑥产业结构(Industry),分别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工业(包含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表示。⑦人口密度(Density),用每平方公里土地的人口数表示。⑧出国留学生总规模(TotalStu),用出境的国际学生流动总数来表示。以上数据除对外开放水平、外商直接投资以及产业结构为百分数外,其余指标均进行对数处理。

(三)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最终得到2000—2018年82个发展中国家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共1241个观测值,详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国家技术水平指标最小值为-2.4981,最大值为1.5021,均值为-0.3377,标准差为0.8078,说明样本国家的技术水平差距较大,部分国家技术水平较高,而整体发展程度较差,符合当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发展现状。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准回归

根据面板数据特征,并结合豪斯曼检验结果,本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模型(1)进行分析。表2为来华留学生规模与国家技术水平的基准回归结果。其中,第(1)(2)列依次汇报了仅加入国家固定效应和年份固定效应及在其基础上纳入控制变量进行回归的结果。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估计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来华留学教育可以提高国家技术水平,有助于推动生源国技术进步。第(2)列的估计系数显示,来华留学生规模每扩大1%,生源国技术水平将提高0.4866。对上述回归结果的主要解释是一方面,在来华留学教育模式下,中国帮助生源国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角和多文化知识储备的留学生,这种跨文化复合型专业人才可以促进生源国人力资本积累,提高国家的技术吸收能力,推动生源国技术进步。另一方面,来华留学教育能够培养大批致力于发展中外友好事业的人才,这些来华留学生正成为中外交流的重要桥梁,不仅推动了中国与生源国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全方面的交流和融合,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吸引更多来自中国的投资、扩大双边贸易规模,而且能够增加中国和生源国的创新合作机会,有效提高生源国技术水平,促进技术进步。

考虑到来华留学教育对生源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可能存在滞后效应,本研究进一步进行核心解释变量滞后一至四期的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2第(3)~(6)列。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考虑滞后效应后,来华留学教育仍然可以显著促进生源国技术进步。谷媛媛等认为,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的平均年限为1.5~2.5年,基于此,本研究下面均呈现滞后两期的回归结果。

(二)稳健性检验

1.替换核心指标。在基准回归中,本研究使用经济复杂度指标作为生源国技术水平的代理变量,回归结果证明了来华留学教育对生源国技术进步具有正向影响。为检验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研究将被解释变量替换为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全要素生产率是用于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带来的产出贡献。TFP数据来自《PWT 10.0数据库》,回归结果如表3第(1)列所示。从表3可以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证明来华留学教育在促进生源国技术进步上的效果具有稳健性。

2.内生性检验。基准回归结果验证了来华留学教育能够促进生源国技术进步,但在探究两者的因果关系时仍然可能存在逆向因果和遗漏变量所导致的内生性问题。生源国技术进步会带动经济增长、扩大贸易规模,从而增进两国的经贸联系、合作往来和友好关系,使更多外国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尽管本研究在基准回归时加入了年份固定效应、国家固定效应和国家层面的控制变量,以减小遗漏变量带来的估计偏误,但仍然存在不可观测到的特征变量。为了处理模型中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本研究基于份额移动法构建工具变量,进行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2SLS)。工具变量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留学生在初始年份占总人数的比例,对之后各期的来华留学生总数进行同比例分配。这种基于初始年份比例计算出来的来华留学生数量与之后各期各国来华留学生规模高度相关,同时还不会受各国经济、文化等特征的影响,符合工具变量相关性和外生性条件的要求。此外,本研究参考了谷媛媛等的做法,选择留学生生源国与中国的地理距离作为来华留学规模的工具变量,同时基于面板数据工具变量时变性的特点,构建如下的工具变量公式:

的技术水平,不会干扰生源国留学生的技术进步效应,因此满足工具变量的使用条件。本研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第一阶段回归结果见表3第(2)(4)列,第二阶段结果见表3第(3)(5)列。回归结果均显示,来华留学教育显著提高了生源国技术水平,且工具变量均通过了识别不足和弱识别检验,证明本研究工具变量选取的可靠性,回归结果具有较高可信度。


五、异质性分析

基于基准回归估计,本研究得到了来华留学教育对生源国技术进步的平均影响效应。但来华留学教育对不同生源国技术水平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基于此,本研究分别从国家收入水平、留学生学历类别、文化距离、技术距离、地理距离等多维度进一步考察来华留学教育影响生源国技术进步的异质性效应。为此,本研究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1.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来华留学教育对生源国技术的促进作用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也可能存在差异。基于2018年世界银行公布的收入标准,本研究进一步划分发展中国家类别。世界银行采用阿特拉斯方法(Atlas Method)计算人均国民总收入,将2018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低于996美元(不包括996美元)的发展中国家归为低收入国家;在996~3895美元的发展中国家归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在3896~12055美元的发展中国家归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高于12055美元(不包括12055美元)的发展中国家归为较高收入国家。根据这一标准,中国2018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为9540美元,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本研究将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发展中国家合并为较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将中等偏上收入和高收入发展中国家合并为较高收入发展中国家,回归结果分别见表4的第(1)(2)列。从回归结果可以发现,两组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并且较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子样本的回归系数更大,说明来华留学教育对较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提升效应更明显。这可能是因为较低收入发展中国家通常具有更大的技术追赶空间,通过来华留学教育,这些发展中国家接触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吸收学习后更容易推动本国技术进步。

2.留学生学历类别。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类别来华留学生可能导致的差异性影响。来华留学生可分为学历生和非学历生两类。2018年《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显示,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为25.81万人,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52.44%,非学历留学生占比为47.56%。根据《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的定义,学历生主要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留学生;非学历生指代各类不以攻读中国高等学历学位为目的的短期留学生,包括各种语言进修生和短期进修留学生。这两类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周期通常存在差异,各学制学历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非学历生学习周期大多不超过1年。因此,两类来华留学生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影响也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分别以学历生规模、非学历生规模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结果见表4第(3)(4)列。对比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学历生和非学历生均对生源国的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并且非学历生的影响效果更大。这可能是因为中国留学教育重视校企联合培养,在“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下,非学历生可以通过各类短期培训项目等走进企业,通过实践迅速学习到技术、知识以及经验,并将其带回生源国,促进生源国技术进步。

本研究根据这一公式计算出文化距离指标,发现样本中与中国文化距离最近的发展中国家是印度尼西亚,距离最远的是萨尔瓦多。本研究对模型(2)进行回归估计,回归结果见表5第(1)列。回归结果显示,交互项回归结果显著为负,表明来华留学教育更有利于提升与中国文化距离较近的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究其原因,一方面,生源国与中国文化的相似性越高,越有利于来华留学生适应中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助于在中国和生源国间构建起更亲密的非正式社会网络,促进双边经贸活动往来,为来华留学教育的技术溢出创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文化相似性高还可以吸引留学生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化、制度政策以及社会状况等,激励来华留学生关注中国的技术发展现状与技术成果,通过模仿效应等充分发挥其技术溢出的桥梁作用。

4.技术距离。技术距离会影响来华留学教育对生源国技术进步的促进效果,与中国的技术差距越大,技术溢出的难度越大,生源国技术吸收的效果也就越差。根据生源国与中国技术差距的绝对值,本研究计算技术距离指标,并根据模型(2)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5第(2)列所示。研究结果表明,来华留学教育对生源国的技术促进效果在技术距离较近的样本国家中更加明显。究其原因,与中国的技术差距越小,生源国越容易消化理解引进的技术,越容易加快技术升级速度。而技术距离较远,虽然意味着该国在技术上存在较大的追赶和学习空间,但也可能存在技术过于落后、吸收能力较差等情况,从而限制来华留学教育对生源国技术水平的正向溢出效应。

5.地理距离。生源国与中国的地理距离也可能会影响双方的经贸往来,影响来华留学教育对生源国技术水平的提升作用。根据其他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地理距离,本研究进行异质性分析,回归结果如表5第(3)列所示。不难发现,来华留学教育对与中国地理距离较近的生源国发挥了更大的技术促进作用。这是由于一方面,地理距离是影响中国对外投资区位选择以及双边贸易的重要因素。相比其他国家,距离较远的国家更不容易吸引来自中国的跨国企业进行投资交易活动,阻碍来华留学教育的技术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地理距离较远带来的迁移和通信成本会阻碍来华留学生将技术带回生源国,这也导致来华留学教育的技术促进作用难以发挥。


六、机制检验

通过对已有相关文献的梳理,本研究提出留学教育提升国家技术水平的理论机制,即留学教育主要通过提高人力资本和增强社会关系网络这两种渠道发挥提升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的作用。在机制检验方面,国内外大量实证研究选择建立中介效应模型,以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机制。而在关于中介效应模型的最新论述中,江艇指出,合理的中介效应分析要根据经济学理论,提出一个或几个能够反映解释变量(D)对被解释变量(Y)的作用渠道的中介变量(M),M对Y的影响具有经济学意义即可;在实证检验中采用和基准计量模型同样的方法识别D对M的因果关系。因此,为验证中介效应机制,本研究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1.人力资本效应。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人力资本积累通常被认为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引擎。人力资本是先进技术和知识的载体,是科技进步的劳动力源泉。留学教育培养的具有国际视野的跨文化高素质人才,一方面可以直接为生源国带来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另一方面将激励本国劳动者追求更高水平教育和海外交流的机会,学习海外先进的知识、技能与经验,从而间接提高生源国整体的人力资本水平。因此,留学教育能够通过人力资本效应推动生源国技术进步。教育支出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要素之一,政府教育支出增加对人力资本积累具有积极的长期影响。因此,本研究选取政府教育支出占比作为人力资本水平的代理变量。此外,本研究还借鉴刘凯等的做法,采用高等教育入学率指标代表生源国人力资本水平进行机制检验。政府教育支出占比和高等教育入学率指标数据均来自《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表6第(1)(2)列报告了来华留学生规模扩大对生源国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核心解释变量Stu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来华留学教育有助于提升生源国人力资本水平,结果与理论预期一致,证明人力资本效应是来华留学教育促进生源国技术进步的重要机制之一。

2.社会关系网络效应。根据前文理论机制分析可知,留学教育能够通过增强社会关系网络对生源国技术进步产生积极影响。拜内(Michel Beine)等指出,国际学生流动与国际人员迁徙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移民网络是留学生流动的重要驱动因素,强大的国际移民网络意味着两国国民之间存在着更紧密的非正式社会关系,可以加强留学生与母国、东道国以及母国和东道国的联系,有助于留学生桥梁作用的发挥。因此,为检验留学教育能否通过社会关系网络促进生源国技术进步,本研究将国际移民网络作为社会网络关系效应的代理变量,并分别采用《国际移民数据库》中国际移民存量与移民流量占生源国人口的比重来衡量。表6第(3)(4)列报告了来华留学生规模扩大对生源国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回归结果均显示,来华留学生规模扩大有助于加深生源国社会关系网络联系,结果与理论预期一致,证明社会关系网络效应也是来华留学教育促进生源国技术进步的重要机制之一。


七、研究结论与发展建议

(一)研究结论

在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基于2000—2018年国别面板数据,本研究采用经济复杂度指标衡量国家技术水平,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定量研究了来华留学教育对生源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来华留学教育对不同生源国技术进步具有稳健的促进作用。这表明来华留学教育能够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技术水平,鼓励和支持学生来华留学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来华留学教育通过人力资本效应和社会关系网络效应促进生源国技术进步。这表明来华留学教育能够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背景的人才,为生源国带来高质量的人力资本,通过增强社会关系网络对生源国技术进步产生促进效应。第三,来华留学教育对不同生源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且不同类别留学生发挥的作用不同。从来华留学教育中获益较大的是收入水平较低以及与中国地理距离、技术距离和文化距离较近的国家;学历生和非学历生对生源国技术进步均具有促进效应,非学历生对生源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更大,这意味着高校在设立留学生项目时需要综合考虑。

(二)发展建议

历经七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但仍然面临着一定问题和挑战。新时代来华留学教育已步入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机遇期,提升来华留学教育的质量、效益和国际影响力,充分发挥来华留学教育对生源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将成为我国未来推动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议题。结合研究结论,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

1.通过来华留学教育提升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稳步提升的新时期,我国在国际教育交流领域必将承担更多的大国责任。面对全球化进程受阻和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动荡的外部环境,来华留学教育不仅是培养热衷于传播中华文明、努力架设友谊桥梁的中外交流使者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世界各国民心相通、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石。实证结果表明,来华留学教育对生源国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来华留学教育,充分发挥来华留学教育对生源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我国要深度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华留学;加强招生宣传工作,通过驻外使领馆、华侨等推介中国高校,扩大中国各高校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提升中国留学教育在世界上的认可度。另一方面,我国要增加留学教育投入,制定更加合理的来华留学生奖助学金体系,完善留学生资助渠道,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学生来华学习提供经济支持。

2.拓宽来华留学项目,鼓励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长短期项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学历生和非学历生都对生源国技术进步具有促进效应。因此,在以长期项目为代表的学历生培养方面,我国可以鼓励高校与“走出去”企业合作,开展“2+2”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如北京化工大学联合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与印尼泗水威迪亚天主教大学开展了化学工程专业本科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与泰国先皇理工大学开展了高分子材料专业本科双学位项目等,通过来华留学长期项目助力生源国技术进步。我国通过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学校的友好合作,吸引优质生源来华进行学历深造,开展深度教育和科技交流合作,可以提高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技术、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认同感,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化高级人才,促进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在以短期项目为代表的非学历生培养方面,我国要鼓励高校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专业,与国内企业联合招收特定技术行业的非学历留学生,实现学校专业与产业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这既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特定行业的紧缺人才,又能为“走出去”企业培养急需人才。

3.完善留学教育培养模式,提供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重视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论机制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效应是来华留学教育影响生源国技术进步的重要机制之一。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高素质技术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技术进步缓慢。留学生作为知识技术和技能经验等隐性知识的载体,可以将国外先进知识、技能与经验带到生源国本土,促进国家技术进步。因此,我国要充分发挥来华留学教育的人力资本效应,优化留学生培养方案,将创新教育贯穿留学生人才培养全过程,为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及到企业实习机会,让留学生亲密接触企业、了解企业,使留学生能将掌握的专业知识融合到创新创业实践中,为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提供人才支撑。

4.改善国际学生生源结构,优化不同培养层次来华留学生比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来华留学生对低收入水平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促进作用更大。因此,我国应加大面向低收入水平发展中国家的招生宣传,向来自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学金比例倾斜,吸引他们来华学习,推动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缩小技术差距。另外,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与中国文化差距较小时,来华留学教育对生源国技术进步能产生更好的促进效果。海外华侨子女通常具有一定的中国文化背景,来华学习归国后能够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助推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增强来华留学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我国可以进一步完善海外华侨子女的来华留学优惠政策,如对华侨子女采取申请审核制,助推来华留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分享、点赞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高校教育管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